“学术研究没有国界之分”,这一学者们广泛认同的原则却被美国政府再次打破,让学术合作成为政客们的工具。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取消数千名在美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将他们驱逐出境。随后美国白宫官网发布《关于停止部分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非移民入境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指出除符合例外条款的人员外,正在或曾在“军民融合战略”(military-civil fusion strategy)机构工作、学习或研究的人员,不能以J类或F类签证入境美国。这一公告已于美东时间6月1日中午12时生效。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官方估计这一命令将对至少3000名在美中国留学生产生影响。美国政府这一针对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行政命令阻碍了中美科研人员在尖端领域开展学术合作,甚至可能导致中美两国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部分“脱钩”。
尽管美国政府态度强硬,但我们仍要看到美国高校并不完全认同美国政府的行为。针对特朗普政府发布《公告》一举,美国许多大学表示无法理解,甚至将其形容为“偏执狂”一样的举动。美国康奈尔大学、圣母大学和西北大学都发表了相关的不配合声明。事实上,此前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司法部(DOJ)开展对部分华裔教授、学生的调查时,美国大学拒绝配合的声音就远高于支持。美国学界普遍认为多元化对美国大学开放的学术氛围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认可众多中国学者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对美国的支持。
当下,面对美国政府发布《公告》驱逐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这一挑战,中国首先应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这些在美公民的安全。同时还应从长远考虑,积极与美国进行对话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维系中美正常的学术交流合作。
第一,考虑增加临时包机,为在美留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必要支持。《公告》内容生效后,数千名在美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疫情和被驱逐出境的双重风险,人身、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面对当前的紧急情况,中国应采取灵活安排,为留学生们提供必要帮助。
第二,加大支持中美高校合作办学,对冲美国收紧留学生政策的影响。日前,多位中美知名高校校长都认为面对新冠疫情各国更应加强教育合作,当前形势下,加强开展与美国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有利于把美国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国。
第三,从舆论上正面回应美方对中国利用留学生和研究人员从事“间谍活动”的不实指控。此次《公告》主要针对那些与“军民融合战略”有关的大学和个人。但高校作为具有重要研究职能的机构,从事与国防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并不罕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参与一些国防科研项目并不代表他们来自军方。况且被美国点名的这13所学校中,10所都为教育部或工信部直接管理,并不像美国描述的那样与军方有着特殊联系。我国的各种国际人才培养政策不违反国际惯例,更不是利用学生进行“间谍活动”的行为。对于外部的质疑和误解,我们应予以及时的正面回应。
第四,建议中美大学召开圆桌论坛,共同制定中美学术合作规范,严格区分科研合作与学术不正。目前中美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分歧本质上是对学术不正行为的抵制,中美双方高校等有关机构共同商讨规范,将有助于避免个别的学术不正行为阻碍中美学术合作。
最后,中国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可以更多元化。在美国政府试图阻挠中美教育合作的情况下,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可以更多地考虑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留学。
中美关系虽然存在重重挑战,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一直都是联系中美两国的重要纽带,更为中美两国实现各自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美国政客不应为了政治私利毁掉这个纽带。
(作者是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