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在国庆假期里收到了一条“控诉”短信。这是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大致内容是:智能手机残害学生身体,智能手机成瘾和网瘾是一样的。这名家长还表示,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愿意匿名捐资40多万元,为全校4200名学生发放传统手机,要“救一个算一个”。
智能手机的确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手机购物、手机订票等功能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公众;不过智能机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影响视力、颈椎健康等,对于未成年人,一旦成瘾,对其学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这名愿意出资的家长的做法,网上也大抵是支持者反对者各半。支持者认为影响孩子学业的智能机就当禁止;而反对者则认为,拒绝新技术就跟拒绝使用电一样短视,而且一些学生用智能机,也并非是为了游戏而是为了学习。这就意味着,智能手机从来都没有原罪,关键看使用者如何使用它——用于正途自然是好,但如果是游戏成瘾便有些不妥了。“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看手机”式的调侃,的确见证了“手机成瘾”的现实尴尬。
这些道理显而易见,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具体对待”。在新闻中,是中学生手机成瘾,由于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那么学校和家长等机构或个人,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具体的纠正,是完全可以的。只是,把智能机换成普通机,却并非一劳永逸的办法,更不能一刀切,因为有学生用智能机的确是用来学习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能恰到好处地作出引导。
毕竟,要让学生们不至于智能手机成瘾,把智能机换成普通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思维方式,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比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孩子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让他们提升自制力。此外,还可以丰富校园生活,让孩子们的兴趣转移。唯有多项并举,同时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发力,才能约束好孩子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