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9月,朱清时校长职务的5年聘期届时将满,有媒体称他可能不会连任校长。南科大新任党委书记李铭,几天前从深圳市公安局局长的位置上卸任。22日,记者联系上朱清时,他坚信南科大这样的教育改革一定会成功,但不一定是在南科大。关于他的职务变动传闻,他避而不谈。
一轮人事更迭,改变了公众对南科大的预期。在某种悲情论调中,人们用“南‘科’一梦,五年轮回”,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与失落。李铭迅速上任,朱清时前途未明,一系列暧昧的信号,不得不引发轮番猜想。纵使是身处风暴中心的当事人,似乎也不再有从前的笃定。“教育改革定会成功,但不一定在南科大”——这更像是一种妥协、一种慰藉,哪还有五年前的意气风发和壮志雄心。
从一开始,南科大的教改试验,就深深烙刻上了操盘者的个人印记。人们习惯于,透过朱清时的琐碎意象,来窥测并想象南科大的未来。很长时间内,大家竟对这所新大学信心满满,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对朱清时的信赖:他既是改革先锋,又是魅力偶像;他既有正确的理想,又有足够的手段……只是事后回望,早前这种种念想,又何尝不是一厢情愿?
朱清时与南科大捆绑过深,乃至在不少人看来,两者几乎是重叠的影像。事实上,相较于最初的构想,南科大的退守早在发生。一步步地,南科大由一所不一样的大学,变成了一所无甚特别的大学。如果说之前,朱清时赌上个人声誉,尚能维持住众人对改革的乐观期许。那么现在,这种关系正变得越发脆弱。
当然,朱清时不意味着教改成功,李铭也不等于教改倒退。也许,公众应学会以一套更成熟的标准,来预测南科大的明日光景。事实已证明,“寄望个体之力,推动大学改革”的模式,总归缺乏必要的稳定性。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怎样才能将广泛的求变共识,变现成具体而微的政策影响力,并以此来应对顽固的改革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