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生产轻专利、重有形轻无形、重制造轻创造”,正是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企业、协会、政府都应在各自领域共同发力,加速产业政策转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在对IDC公司、高通公司进行价格垄断调查。不论此次结果如何,由于专利授权和芯片方案支出不可避免,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向这些拥有核心专利的公司付费,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再次证明“重生产轻专利、重有形轻无形、重制造轻创造”,正是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像智能手机产业一样,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沦为专利“打工者”的例子屡见不鲜。曾经不断扩张的我国电热水壶产业由于英国公司控温器的昂贵专利费,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眼下正在大力发展的电动车产业,也因用于其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的一项专利技术“磷酸铁锂包覆碳技术”掌握在加拿大公司手中而面临同样的尴尬……
类似的产业“悲剧”一再重演,归根结底,仍是创新力度不足。“创新”二字已是老生常谈,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已深入人心,在高举创新大旗多年之后,不少产业依然面临同样的困局,引人深思。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巨大的创新投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有企业家戏言,“不创新是等死,乱创新是找死。”这充分说明了企业的矛盾心理。技术创新需要持续地投入,高通公司就将每年营收的20%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自1985年起已累计投入超过273亿美元。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眼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满足,融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持续投入明显困难;规模以上企业则利润率普遍较低,又需承担更多的运营外部成本,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同样受挫。
创新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要。好钢当用在刀刃上,这不仅要求企业要看准市场,也要求相关扶持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然而,目前一些产业扶持政策所偏好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了资产规模、生产能力等指标的快速增长上,而非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甚至有限的资源流向了举着“创新”幌子、却无创新实质的“白吃”企业,相关补贴使用缺少监管,让真正有创新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得到的助力大打折扣。
市场环境也非常关键。当前,一旦发现新的市场,不少企业便专注于眼前利益,不管是否掌握核心技术都“一拥而上”。这不仅将引发部分领域产能的爆发式增长,还有可能形成产能过剩,加之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企业的生存条件和行业的发展能力都备受影响。不但心浮气躁的环境考验着创新企业的定力,而且新兴市场被迅速低效地透支更是影响了发展的后劲。长此以往,积重难返。
创新不是口号,而应脚踏实地。企业、协会、政府都应在各自领域共同发力,加强重大技术的选择和培育、加速产业政策转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预见,如何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向追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模式,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行业被动接受者角色转向掌握主导权角色,将是我国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许多产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必须面对、思考和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