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基础知识没学好,应该批评,但如此上纲上线,似无必要。
清明节期间,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团委几名同学义务去富乐山扫墓,将“宋上将明轩之墓”误认为是“宋代的将军”的墓,并将照片发在官微上,引起哗然。
“宋上将明轩”指的是抗战名将宋哲元,作为文科生,这个笑话闹得确实有点大,无怪乎网友们会给出刻薄回应,一位自称是大学教师的网友质问道:“你说这种官僚学生机构对学习有多大帮助?”
基础知识没学好,应该批评,但如此上纲上线,似无必要。
文科知识太琐碎,反省一下,谁没犯过常识性错误?这位“大学教师”在接下来的“网络科普”中,也把属于西北军的宋哲元批发给奉系,同样闹了大笑话。既然人人都有记错时,又何必对孩子们这么不宽容?
一方面,“团委”“官微”等身份标识误导了人们的判断,似乎只要沾了官方,就绝不能错,这便忽略了,人的身份是多元的,他可以既是学生干部,又是书呆子,还可以是网络愤青、美剧达人、游戏玩家……这些身份并不矛盾,可强制把一个人归入到某个特定身份中,不计其他,则必然会伤害他的自由,继而苛责更失客观。
另一方面,公领域与私领域应该分开。孩子们义务扫墓,就算扫错了,对社会又有什么伤害?人这辈子都会犯一些让自己感到尴尬的错误,为何不能一笑了之?对这样的小事,人人争着抖机灵,只能说他们内心恐惧,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嘲讽已在其内心中刻下深深的阴影,所以才要用嘲讽别人来抚慰曾经的痛,这就可以理解,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兴高采烈地对残疾人高呼瘸子之类侮辱性字眼。
有学问并不等于是好的公共人,没学问不等于是坏的公共人。犯了常识性错误,改正就是,何必施以语言暴力?究竟是什么在妨碍着我们不能相互宽容一点,温暖一点,不能用一种文明的话语来沟通?当我们将全部情怀望向制度改造时,我们是否警觉到,良善的文化也同样重要,而我们自己身上是否已沾染了太多坏的文化根性,需要痛苦地去摘除?
一个互相只会横眉冷对的世界,注定没有希望,要改变,只能从学会微笑开始,而这就要成年人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