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赵查理:校园不该有“沉默的羔羊”
//www.workercn.cn2015-10-16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要培养学生的法治与权利意识,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酷的观望者,也不当沉默的被害者,主动向校园暴力说不

  如果没有网络对极端个例的多次曝光,恐怕民众还不会意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河南焦作某中学一女孩呵斥蹬踹另一女生,强迫其趴着用嘴翻找垃圾箱里的棒棒糖,双方家长最后和解,施暴者记大过处分;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五中四名女生掌掴踢打一名女生,警方给予未成年的施暴者治安处罚;江苏连云港电大一女生被数名学生殴打拍裸照,施暴者被刑拘。这些群体性并带有虐待性质的校园暴力,不只是破坏了教学秩序那么简单,尚是未成年人,就堂而皇之施暴、冷眼旁观欺凌,受害人不知反抗与维权,这是何等可怕!

  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承认实施或遭遇过校园暴力,这些暴力外在表现相似,背后的原因却错综复杂,必须避免简单粗暴地处理。对学生来说,正是心智快速成长变化的年纪,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但缺少应对的经验,也意识不到暴力的后果。对家庭和学校来说,“专制”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沟通机制、维权机制难称通畅。社会也难辞其咎,暴力因子充斥着新闻、影视与广告,直接或间接引导着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

  校园暴力的沉疴已经成为一项公共议题,但我们应对起来依然手足无措。一是,校园暴力的概念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能清晰地出现在法律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的粗放式规定,造成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空白,所以处理校园暴力时,大多和解了事,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会走法律程序。我觉得,可以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形成综合治理保护网,学校、健康协会、医学院、卫生部门等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联系,认真剖解校园暴力。

  二是,学校见招拆招,引入学生力量建设民主校园。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管理,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爱好,及时发现他们的行为变化;建立“知心导师”等沟通平台,给予学生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渠道;利用分层上课和兴趣小组等,形成多样的共同体。同时,通过家校共建、生命教育、入学礼仪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构建人际关系。尤其是,完善校园暴力的事后干预,合理处分施暴者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报警。

  校园不该出现“沉默羔羊”的悲剧。预防校园暴力,既要有法律层面的建设,也要有教育层面的引导与沟通。要培养学生的法治与权利意识,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酷的观望者,也不当沉默的被害者,主动向校园暴力说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