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重庆市教委颁布摇号政策后,各个学校就不能再考试了。我加了一个课外机构的群,里面居然还在发布可以推荐去考试的机会,我该去考吗?”6月6日,重庆市南岸区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文求助。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家长近期都收到过校外培训机构的小升初“约考”信息(6月8日《重庆晨报》。
又到升学季,小升初孩子的家长,又免不了教育焦虑。
民之关切,政有回应。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就是俗称的“公民同招”,即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呼应新政,公布了新的小升初政策。5月7日,重庆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20年起,全市实行“公民同招”。
“公民同招”新政强调就近、免试、随机,凸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受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各地的优质民办中学。这些学校,此前拥有自主招生权、以提前或“秘考”掐尖。如今,他们不能再公然争夺优质生源,而可能会异化为各种形式的“约考”,突破政策,仍是其难以破灭的美梦。
同样悸动的,还有校外培训机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培训机构的法宝,就是与优质中学“挂钩合作”,获得推荐名额,民办学校则凭借生源优势获得社会追捧。看似民办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共赢”,实是利益捆绑违规掐尖,导致了“择校热”高温不减,加重了学生负担和社会焦虑,恶化了教育生态。
不能忽视的,还有家长。家长一方面是择校的受害者,他们为此承受了相当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推动者,为了孩子,他们总在想方设法获得优质中学的指标。即便在新政之后,仍有家长抱有侥幸心理,“不可能全摇号,会拿出部分名额给优等生,可以试试。”“还是要送孩子参加考试,考了才有机会”。
严格落实“公民同招”,呵护教育公平,必须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治理行动的重点,应是民办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兴风作浪的主要力量。也要对家长进行广泛告知,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