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新建小学不能上,学区划片究竟以何为据?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难以服众。”成都市高新区嘉年华国际社区昝先生等300多户业主一纸诉状将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告上了法庭。6月17日,收到了来自高新区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工人日报》6月20日)
据了解,今年5月底,高新区公布小学登记范围,嘉年华小区未被划入一街之隔的祥明一路东侧小学,而依旧是1.3公里以外需要跨越城市快速路主干线的行知小学。消息一出,一些家长便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但皆未得到满意答复。相信家长们状告政府单位也属无奈之举,背后的制因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此事,当地教育处给出的回复是“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可家长们调查的结果却是“就近入学”并不影响其他孩子上学!也许,有关部门不过是拿出地图量一量距离,便认为1.3公里并不远。实际上,其中需要跨越好几个车流人流繁杂的路段和路口。试问,面对家门们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的现实难题,当地政府走过这段路没有?展开调研没有?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纵使不论小区业主(家长)的诉求如何,试问:孩子们每天上学,每天路过的家门口学校去不了,自己不得不搭车或步行1.3公里外上学,他们的心里会怎么想?有关部门有没有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执行法律法规?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角,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导致纠纷产生的究竟是距离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近年来,校外暴力案件频发,学校安全工作已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就近入学既是为了学生方便,也是为了学生安全。明明一街之隔有学校入学,却引学生“舍近求远”,究竟是什么在阻止有关部门从严贯彻法律法规?
不妨将视角拉到人民网的“领导留言版”中,5月25日、5月28日便有嘉年华小区业主针对不能孩子就近入学的问题发出询问。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所谓“已调查处理”的回复,不过是将“划片结果”的通知亮出来,并没有公开拿出充分的理由。如此推诿搪塞,无怪乎群众对此回复“不满意”。城市管理者不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又怎能拿出让群众满意的措施呢?
嘉年华小区孩子读书的问题不是一两名家长的诉求,而是上百名家长的诉求,倘若有关部门给予的理由充分,也不至 于集体上诉解决。小学划片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可能是“运筹学问题”,但到群众眼中却变成了“博弈论问题”。力量与力量之间的博弈,必会让矛盾扩大。即便最后问题得以解决,想必也不会让家长们完全放心。从这起纠纷当中,不难看出当地有关部门在处理群众诉求的态度上是有偏差的。
无论如何,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进一步分配教育资源,或是拿出措施改善安全问题,而不是局限于行政范畴,与群众之间相互推卸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