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停办那些收视率不高,娱乐性较差,满口空话套话的其他春晚,是我们的春节文化归寂的表现,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也是百姓的幸事
2014年文化部春节晚会目前已确定停办,1992年开始举办的这一晚会,今年春节期间将作别观众。据了解,今年和文化部春节晚会一起暂停的还有公安部春节晚会、民政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主办的双拥晚会,这一消息日前已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证实。至此,“中国春节四大晚会”中仅剩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棵“独苗”(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文化部春晚、公安部春晚和“双拥”春晚,都停办了。这似乎意味着,今年春节期间,电视节目会少几分喜气洋洋和热热闹闹,当我们走完亲戚串完门回到家中打开电视,可能会更多地看到一些平常的电视节目。以前“天天晚上有晚会”的时候,广大电视观众好像早已经不胜其烦,现在,电视台上的晚会越来越少,似乎让观众们看到了本色春节。
晚会泛滥,烧的就是钱。在中央“八项规定”发布之前,晚会泛滥成灾却是一种常态。2013年春节前后的那一个月时间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是明星和晚会,天天跟过年似的。什么跨年晚会、小年晚会、春节晚会、元宵晚会,要什么有什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明星的出场费也是水涨船高,报道称,有一线明星唱一首歌已经飙升到了200万元。这还不算一些社区、县城和乡镇举办的各类晚会。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整个中国,晚会已经不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一种烧钱的状态。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直言,“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晚会,太多太多的文艺用晚会的形式,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一个晚会用多少材料,搭个台、喷塑、灯光,且不说几百几千万元的费用,产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有这么多晚会。”诚如斯言,但必须要问的是,我们需要那么多的晚会吗?这些晚会花了谁的钱?天天歌舞升平,不是狂欢就是聚会,这是不是毁三观、毁春节的节奏?
狂欢,从来都不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情绪;晚会,也不是办得越多越好。对比晚会式的狂欢,公众更需要的是进入到休闲社会的慢节奏。当下而言,休闲社会远未建成,到了公共假期,休闲的景区往往变成灾区;到了春节,一台又一台的晚会也让这个节变成了明星赚钱的节日。当下而言,公众的休闲方式很多都寄托在电视机和去现场看晚会这几种形式上,因此,那些各类晚会的举办方,就不应该再用自己所理解的文化、娱乐和价值观来摧毁观众的春节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烧钱烧出来的歌舞升平。春晚,有的请了赞助商,而有的则是拿纳税人的钱。拉到赞助则好说,拉不到赞助,就可能变成了公款办晚会。实际上,纳税人未必就同意把自己的血汗钱变成一台歌舞升平的晚会。晚会自然难以逃脱劳民伤财的诟病。
今年央视主办的春节晚会,据说是高层点了冯小刚的名,才促成了央视邀请冯小刚导演春晚一事。再加上张国立、赵本山等作为幕后团队,我们应该可以期待今年的春晚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笔者看来,有这样一个能够值得期待的春晚,对于全国观众而言,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停办那些收视率不高,娱乐性较差,满口空话套话的其他春晚,是我们的春节文化归寂的表现,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也是百姓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