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朱希敏:“亿元俱乐部”里的国产电影正迷失自我
//www.workercn.cn2015-10-12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国庆刚过去不久,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这个黄金周被多少电影震撼或吸引时,另一边关于几部热门电影的票房“暗战”已悄然展开。细数今年国庆档几部卖座的电影,《港囧》、《夏洛特烦恼》、《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仅徐峥执导的《港囧》便在几天之内轻松突破了10亿元大关,又再次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多项纪录。之所以用一个“又”字形容,其实已然说明这样的所谓亮眼成绩早已无新奇感可言。前段时间被冠以史上最卖座国产电影的《捉妖记》,被媒体广泛热炒的破200余项票房纪录的神话,至今仍然高居神坛的顶端,似有无人能与之匹敌的绝对强势。尽管被质疑存在所谓的偷票房行为,片方也只是以公益放映和排片出错给予回应,但多数业界同行不置可否地齐声诟病,却仍未消解观众心中是否可堪名副其实的疑议。

  如今国产电影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早已是不足称奇的家常。一个“乱”字虽然无法尽述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部特征,但更多时候这种所谓“乱”的本身并不仅仅出自电影放映方或出品方的问题,作为需求方的庞大观影受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这场“乱象”中不自觉地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毕竟,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是双向选择,是各取所需。这是无论哪个行业,只要身处在这个你来我往的市场环境下,都不能逃脱的一个基本规律之一。中国电影亦如是。

  犹记得,仅就前些年开始,人们还只是热衷于讨论又出现哪些国产电影票房“破亿”的奇迹,可如今这股热劲却发生了比电影本身还更具噱头的转变。现在,无论业界或者普通电影观众,目光似乎都无意识地聚焦到了十亿甚至二十亿这样天量级数字上。于是,国产电影的“亿元俱乐部”便借由这股旋风应运而生。在这个阵仗豪华、宾朋满座的“俱乐部”里,好比行业协会中的会员运作模式一般,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的是从高到低的票房“入会”排序。只不过,今天上座的是你,明后天上座的变成了另一个你。自然,这个“俱乐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狂欢庆贺,它早已明确“张贴”了告示,简言之即“非亿不进”。于是,自《人再囧途之泰囧》毫无预兆地刷新国产电影绝无仅有的票房纪录后,一股无往而不胜的创作热潮便汹涌而至。不多时日,《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心花路放》等也紧随其后,轻松步入了十亿元的票房大关,让国产电影的明日辉煌又在短时间内被点亮了希望之光。

  且不论对它们的整体评价如何,然而颇耐人寻味的是,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仅就电影的类型而言,毫无例外的这些所谓“十亿电影”所呈现的竟都是喜剧片的形式。难道出品方真就吃透了观众的口味?真就从《泰囧》的可喜票房中摸索出了一套盈利模式?难道只有喜剧片类型的国产电影才能打开票房市场的大门?同时,亦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从中笔者似乎还隐约感知到了这背后所传递出的一点社会讯号,即人们在试图通过喜剧电影的喜剧效果来释放平日无处发泄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无论来自工作还是生活中,反映到观影群体和观影规模上,都是当前值得剖析的社会现象之一。

  新近常有“情怀”一词被反复提起。这是个很有灵性的词语,如果说国产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么这种“情怀”又或者当属哪一类型呢?有人说文艺片比较合适,因为它不过分张扬、不哗众取宠,能透过富有艺术气息的剧情传递出某种令人共鸣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真的是这样吗?喜剧片就只能是咋咋呼呼、奔放无度的刻板创作模式吗?至少在笔者看来,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样以动画形式呈现出来的国产喜剧电影,开起了相对而言比较接地气且具有导向意义的创作先河,也是值得大加肯定和赞许的良好开始。

  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历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汹涌洪流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的巨大潜力自不待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所呈现出的井喷式增长态势已证明,它早已取代美国的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霸主地位,无可厚非地成为了世界第一。于是便有人开始担心,中国电影这艘大航船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是否已在行进途中迷失了自我?是否仅靠几个华丽亮眼的数字就暗自窃喜、无所用心了?要知道,任何事物在迈向质变的过程中,总要历经前期累积的量变,才能顺利实现成功的飞跃和转型。笔者认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等待,勿要总把电影市场的繁荣与枯燥的票房数字简单地画上等号。中国电影市场有属于自己的“新常态”,如何因应和把握这股“新常态”,不能只把眼光狭隘地盯在电影票房的高低上,更不能只与海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级别的电影进行简单的比较或机械的挪用。在此过程中,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创新意识等同样不可偏废,这其中离不开创作者、制作方、发行方的通力协作,亦离不开荧幕前无数观众的评点和建言。

  笔者希望,终有一日,“亿元俱乐部”里的票房神话能成为不在话下的过眼烟云,那些所谓的亿元国产电影也不再仅仅囿于单一、固定的喜剧套式,而是百花齐放下各类型电影的与民同欢;是不以票房至上论英雄高下的理性表达和良心创作;是对观影人群而言,真正合乎各类需求、真正叫好卖座的大众电影的呈现。(朱希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