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2日19点揭晓:经济学家迪顿(Angus Deaton)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获奖。
迪顿是一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曾担任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访问学者。虽然在全球经济学界知名度并不太高,但是,其研究发现颠覆了传统经济理论,对微观经济学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迪顿在研究中解释了彼时的需求系统理论为何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消费者选择。迪顿在1980年同穆艾保尔一同提出近似理想需求系统,这是一个理解消费者行为的重大成就。一个理性的代表性消费者要在额外收入上涨情况发生之前,就预先消费一些额度,这也就意味着当下的消费情况增长要超过当下的收入增长。不过这个结论同汇总数据中的消费模式相反。汇总数据中,消费变化小于收入。而迪顿的这个发现,揭示了理论与数据之间显而易见的矛盾,成为著名的“迪顿悖论”(DeatonParadox)。简而言之,就是指收入大幅下跌似乎并不会对消费产生同样大的冲击。迪顿在消费和收入上的这一发现,在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方面产生了持久性的影响:此前从凯恩斯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者总是过分依赖汇总数据。
然而,迪顿的微观发现和研究是为其转向更大抱负、更宏观目标而过度和服务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和贫穷问题进行探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审这样说道:“设计促进福利减少贫困的政策,首先有必要了解,个人在作出消费决策时的消费模式。”而这正是迪顿在他整个学术生涯中一直坚持耕耘的领域。迪顿的研究是围绕着贫困问题而孜孜不倦,试图为窥视贫困问题找到支点和最佳切入点,这也是其能获此殊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宏微观经济理论最大的问题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有用性,特别是针对全球贫困问题。迪顿的获奖,使笔者想起了另一位获得诺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他因为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被称为“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研究”,从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在获奖演说中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
两位研究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经济学家获得诺奖,说明这个奖项的重大意义之所在,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将经济研究导向解决现实诸如贫困等问题的方向性的社会大问题。
迪顿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微观细分研究,对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按照世界银行标准现有的上亿贫困人口问题。迪顿的研究或具有借鉴作用。同时,目前中国经济下滑压力仍然不小,启动消费这驾马车是重中之重。消费与收入密切关联,消费能够准确细分是制定有效性政策的前提。迪顿的研究理论或能给出一些启发和启示。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马茨·佩尔森表示,“迪顿在发展经济学上的研究‘十分实用’。迪顿对需求结构的研究清楚地阐明了政策手段如何在经济上对家庭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决定改变食品增值税,你可以通过他的研究了解到政府的决定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对粮食以及其他商品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朱迅垚:诺贝尔经济学奖星光黯淡了吗? 2010-10-15 |
中华工商时报:6500万股民都在琢磨啥 2009-09-04 |
黎 明:穷人的学问 2012-06-27 |
张茉楠:陶短房梯若尔给打破垄断更有效的答案 2014-10-14 |
杨国英: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领域比人选更... 2014-10-14 |
中华工商时报:6500万股民都在琢磨啥 2009-09-04 |
栗施路:安格斯·迪顿:回归“经世济民”的... 2015-10-13 |
证券时报:危机凸显经济治理之重要 2009-10-14 |
证券时报:金融危机成就了“新制度学派” 2009-10-14 |
证券时报:金融危机成就了“新制度学派” 2009-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