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3日下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62位获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者名单正式揭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向受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西华小学学生周美玲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瑶岗仙镇退休干部刘真茂获评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详见本报今日A1、A11版报道)
稍加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每一届道德模范评选总会牵引诸多目光,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它们有的催人泪下,有的让人敬仰,有的具备驱散阴霾的力量。这些故事不仅折射了时代的进步之光,更书写着中国人的道德内涵。可以说,在中国,道德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哲人说,当个人的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就会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公民的道德水平,既体现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我们这个时代要进步,就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我们的社会要发展,就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助力。道德模范们的行动看似简单朴实,却是当代中国必须有的鲜活的思想教材。他们对崇拜精致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一面照妖镜,可鉴其心;他们的事迹对年轻的下一代来说,亦是可贵且不可缺的成长口粮。
揆诸现实,人们常常会用是非和利害去思考问题。这两套思维逻辑如果放在纸面上,一般都能并行不悖,可若放到生活中,却是考验人心的一块试金石。是坚持分清是非,还是趋利若鹜?这就是一场考验道德水平的测试。在这样的测试中,有些人会挂科,有些人却会成为社会标杆。剖析这个问题的切面,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个人自习的结果。不过,放在社会治理维度里,它又是一场公共课。因为,选择善或恶,选择捍卫道德还是让道德沦陷,这确实是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每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同,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也不同,其行为就会存在巨大差异。然而,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背后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所产生的总体影响,不是个体认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众所周知,善行越多,社会风气就越好;反之,善行匮乏,社会风气就畸形。只要有人的地方,美德就会有它的影子。这影子会照耀旁边的人,并且,让新的美德发芽传承。
所以,个人组成社会,而社会整体的习气也影响个人价值的取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捍卫道德常识,融注道德力量,既是一门个人的自习课,也是一门社会的公共课。它需要社会群体共同加油,为明天会更好而各自蓄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批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可以说,这直接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这也直接揭示了道德这种中国力量与我们每一个公民休戚相关。
每一个道德模范都会给我们一种别样的温暖,他们也一直是暖心的话题,是蓬勃的社会力量。古人讲,礼失求诸野,大道至简。可以说,道德模范就是燃灯者,他们用善行之光,抑制着社会之恶,释放着社会之善。湖南作为雷锋故乡,我们从来不乏优秀的道德榜样,小英雄周美玲、救人画家段江华等都让我们感动。不过,感动之后,更需要我们见贤思齐式的行动。只有道德课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修身课堂,我们才能畅享公序良俗时代的灿烂阳光。
中工时评: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 2013-04-10 |
工人日报社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劳动再谱新... 2013-05-01 |
光明日报:追寻道德力量永不止息 2013-05-27 |
工人日报:立志产业报国 不断创新超越 2013-09-03 |
深圳特区报:像李亚威一样,做个有担当的人 2013-10-09 |
人民日报: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14-10-17 |
刘汉俊:文艺当显正能量 2014-10-21 |
李 斌:深化改革为民族复兴凝聚中国力量 2014-11-15 |
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2015-01-27 |
人民日报: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2015-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