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提醒:有必要重提家风
自古文人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其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但必须看到,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一生。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毛建国)
剖析:家庭不式微家风方传承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然而在我们的年代,家风无疑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话题。现在的家庭单元小到一两个人,家族意识不断被消减,此时谈家风当然比较困难;但越是困难,央视的“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才越能引起“疗救的注意”。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现在都成了“没有家教的孩子”。若要追问缘由,最重要的原因,当属城乡贫富悬殊背景下的人口大流动,使宗族家庭功能式微和社会传统结构解体。游子亲近故乡土地、看见父母亲人的次数都要以年来计算了,家风如何传承?此外,家庭结构越来越小,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也让家风传承失去了外在约束。
反倒是西方国家比我们更重视家庭。他们无论是多大的官员,公开场合下总会提到自己的家庭;相比之下,我们的官员和名流则很少在公开场合谈及家人。国人不仅是不太习惯谈论自己的家庭,而且家庭的重要性也往往排在职位和工作之下。像美国卸任驻华大使骆家辉那样,因为女儿读书而卸任,在国内官员眼中大概是不可想象的。
家风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也许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重建家风,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家庭不该是总被牺牲的角色,而该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大家”无需“舍小家”,恰恰相反,只有“为小家”才能“为大家”——每一个家庭圆梦中国才能圆梦,每一个家庭幸福中国才能幸福。(舒圣祥)
反对:郭训里的社会太险恶
有网友认为郭德纲字字饱含深情并且鞭辟入里,向郭麒麟揭示了一些社会现实。但另外一些网友却觉得郭德纲此言有些耸人听闻,“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世态炎凉、勾心斗角。”
家训既已公开,也就不只是郭德纲对于儿子的教喻。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郭德纲在网上晒出的家训,不可避免地有着社会影响。如果说“灌输给孩子太多的负能量”,那么,这“孩子”,也并非就只是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从这个角度,诸如“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无疑让更多的孩子于涉世之初,就对社会有了一份强烈的戒心。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真的是如郭德纲所说的那么阴暗、无情、险恶?
不容讳言,于当下功利社会,许多人的精于算计,乃至损人利己,也确实已到了不择手段、不顾颜面,人与人之间似乎只有等价交换的关系,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已经成了不少人挂在嘴上的抱怨。然而,尽管如此,人性,这种人类固有的美好,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于无数的普通人,依然在执著地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
据专家分析,郭德纲“受过不少的非议,所以很自然地就想教儿子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然而,且不说“受过不少的非议”因何而起,“不少的非议”也并非就等于是社会如此险恶。显然,如此“家训”,其实是让人有如戴着有色眼镜地去认识和对待社会,而这显然只会让孩子本来纯洁的阳光的心灵,被怀疑一切的阴影所笼罩,久而久之,甚或影响人格的健全,乃至社会风气的下滑,而这,显然尤其令人担忧。(钱夙伟)
理解:启迪“负能量教育法”
郭德纲的犀利教诲恰恰是我们当前教育中的一种缺陷,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这种教育方法,我们不妨叫做“负能量教育法”。
社会本来是复杂的,人生更是多样的,社会不是每天阳光灿烂,人生不是每时一帆风顺,这就是大千世界,这就是多彩人生。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把现实理想化,把人生纯净化了,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孩子的单纯,孩子的脆弱,导致孩子走出学校,离开父母之后的惊慌失措,甚至发生人生的事故。这样的纯洁正能量教育,我们应该改革了。
郭德纲家训是郭德纲先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把现实的复杂性,多变性赤裸裸的揭示出来给孩子看,虽然有些负能量,但那是现实的一部分,真正的人生是无法回避的,与其让孩子将来感到惊慌,不如现在提醒给孩子。不遇到,当然很好,遇到了,也不必紧张,人生就是如此,否则,人生怎么丰富呢?
做父母的,应该把社会的坎坷,人生的曲折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有所警惕,这是教育的防患于未然。这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著名亲子关系心理专家胡慎之说,“不一味地跟孩子说美好的事物,因为社会很多元。实际上我们以前做过一个调查,大多数的家长都觉得有必要告诉孩子们一些现实情况,这也是给他们将来面对挫折之前打了预防针。”笔者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不仅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应该如此。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接受挫折的洗礼,坎坷的磨炼,不应该总是把学生关在教室,不应该总是对学生进行赞美教育,这样的教育如同把孩子关在大棚温室,虽然可以培育出冬天的黄瓜,但培育不出能够在风雨中巍然屹立的苍天大树。
郭德纲家训启迪“负能量教育法”,这个教育方法值得学习,值得研究。(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