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学期开学近一个月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工作内容又加了一项,那就是为孩子“跑官”——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经记者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上班干部,哪怕是一名小小的组长或科代表,家长为此请客,送礼之风日趋严重。(3月12日《南方都市报》)
为孩子“跑官”是“官本位”意识的折射
国人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却成了“学则必为仕”了。孩子一上小学,就开始争抢“官帽”戴——当班干部。社会上的“跑官”流毒,流窜到了小学校里,问题之首因,出在那些围绕“小皇帝”转的家长身上。孩子“要星星,就不能摘月亮”的家长们,似乎总以满足其所有要求为己任。当看到孩子当不上班干部时,就要把大人江湖里的那套灰色手段、“潜规则”,移植并污染一张白纸、心灵净土的孩子世界中。也许家长的心情和目的并不复杂,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表现欲及自我锻炼等,但其目的的单纯性、正当性,却不能用程序与手段的“灰暗性”、不当性来实现。这明显是在用成人世界的个别“森林法则”,来入侵儿童的领空,它会玷污少儿灵魂的清白,影响到孩子一生成长的走向。
不妨具体分析一下家长“跑官”行为、手段及其可能的影响:其一,“跑官”,就要利用关系、权力或物质等“潜规则”方式,去“跑路要官”,其手段的非正当性、非道德性必然存在。其二,家长“跑官”的诉求对象,是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糖衣炮弹”,虽还算不上“受贿”的“核弹”,但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心灵及形象的侵蚀与玷污,亦可想见。其三,“跑官”得手,老师必然会有直接任命“跑官”者的孩子当上班干部。如果该学生并不知内情,则该学生的思想中,有可能产生一种“官乃上授”的印象,而不是靠自身努力,通过同学的民主“民意”选举产生,这当然不利于其民主思想的形成。显然,这对其他同学既不公平,也会影响其民主意识的建立。即使采用“选举”的形式,老师也会做做“工作”,通过表扬、提醒和暗示等,让某个“跑官”者的孩子当选。而老师的做法,或当时,或以后,都会对孩子们世界观的形成,有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四,会有一些家长或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孩子知道,其“官”是跑来的。这更会给孩子产生直接的恶劣影响,使其思想提前“社会化”,更会让孩子沾染和熏陶上“提钱进步”的混社会思想。
“从小看大,三岁到老”,少儿时期对人的影响,几乎是一生的。特别是孩子们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时,就会感觉到小学时的经历,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是多么的关键。而那些并非通过自己努力,并得到同学们一致认可的“当官”行为,其手段和程序的非正当性,自然就会深刻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民主观的选择。
为孩子“跑官”,家长的这种“跑偏”心理,也是当下社会中一些阴影的折射,这当然需要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改变和变革。但作为一个个平时言及社会不正之风时,必咬牙切齿的家长们,何不从我做起,止住为孩子“跑官”的脚步呢?也许,今天为孩子“跑官”的家长,正在为未来的社会,培养着下一批有可能潜在跑偏的“贪官”呢?亦未可知。(陈怀瑜)
对为孩子“跑官”的动机不能一概而论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热衷、忙于替孩子“跑官”,虽说有可能受到官场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其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用心良苦倒也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或在于,正如官场“跑官”能否奏效一样,家长为孩子“跑官”管用吗?
从家长层面来说,为孩子“跑官”的初衷是什么?是出于从小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帮助孩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习惯,或者激发学习兴趣;还是为了让孩子“高人一等”,或者满足孩子和自己的虚荣,抑或为将来能够“当官”打基础?倘若是前者倒也无可厚非,未必没有正能量可言。
而从老师和学校层面来讲,面对家长替孩子“跑官”,会持怎样的态度、做怎样的回应?是视与家长的交情深浅、关系亲疏或“红包”的大小来决定谁能“当官”;还是从学校秩序管理需要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出发,“施政”PK、民主选举,给孩子灌输公平、平等思想?这显然考验教育者的智慧、技巧和底线。
作为校园里的一种特殊现象,对家长的“跑官”行为需要用客观、理性的目光去打量,而不该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挥舞舆论批评的大棒,或将其等同于社会上的“跑官”现象去打量。毕竟,不是所有的家长“跑官”都动机不纯,家长“跑官”更非校园潜规则和流行色。有关各方倒是有必要将其当成一道“考题”,在如何趋利避害方面下番功夫、做足文章。(范子军)
学校对“官本位”这颗毒瘤必须严防死守
家长“跑官”的盛行,无非是社会、家庭、老师将封建社会延续千年的“唯官是从”“唯上是从”的“官本位”思想强加给了学生,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无奈的同时,为了孩子不悲伤、不失落,也只能曲意逢迎、趋之若鹜。
“跑官”之风盛行,一方面说明,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溺爱或过多干涉。因为家长的“跑官”不仅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顺利”,让其在将来的成长中遇到挫折难以自拔外,也会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贴上“贪污受贿”“误人子弟”的标签。另一方面说明,孩子本身是无辜的,社会、家庭、学校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干净、纯洁的校园环境。为官是从,利益当头,难道社会上“官本位”思想造成的腐败堕落案件,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威信的例子还少么?累累事实面前,难道还要让孩子们成为前车之鉴的涸辙之鲋么?如国家亲子咨询师范丽萍所说,“成长没有‘路线图’,只有目的地,路只能靠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
学生在班里当个小干部,固然是好事,但需要通过自我努力与表现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为前提,让同学们眼中的楷模“当官”,不仅有利于使学生们形成一种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心理,也可以鞭策学生干部的不断自我完善。虽然去“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于学校来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要再让“官本位”这颗毒瘤进入学校影响孩子了。(吴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