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赞成:有助于威权变权威
反观以往频频出现的城管暴力执法案例,诸如此类柔性政策的出台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鲜花执法”还是此次的“打分政策”,其内在都包含了“沟通”“平等”等和谐元素。尤其是此次由商贩给城管打分的政策,直接赋予商贩“管理”城管的主动权,这里面“换位思考”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对比城管群体曾经一度被污名化的现实,这样亲民的政策恐怕不仅不会使权威丧失,相反,还有助于“威权”变“权威”,促进执法效果的改进。
从城管方面来讲,新政策将自己置于商贩的“监管”下,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把城管的权力关进了“打分政策”的牢笼,同以往权力部门由专门的监察机构监督不同,“打分”政策下的城管执法,监督者变成了跟执法者有着直接接触的执法对象。权力的约束不仅会使城管审慎依规用权,更能使得城管执法者树立“平等”对待商贩的意识,这种平等意识在以往频频出现城管“威权”执法的环境中,显然有重要的意义。
而从商贩来讲,按照“对执法工作熟悉程度”“对待被管理对象的态度”“交流沟通方式”等指标对城管进行打分,具体的打分条目和评价标准,就是引导商贩走进城管内心世界的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审视这些约束城管的条条框框中,商贩可以将心比心理解城管工作的艰难,可以反观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规定。尤其是由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这一角色的转变,角色本身具有的“道德约束力”会使得人们在要求别人的时候,同时要求自己。这点对于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缺乏沟通的城管、商贩关系来讲,“破冰作用”明显。而只有从“建立关系”真正发展到“获得认可”,才算是把工作做到了位,也才算真正树立了“权威”。武汉城管的“打分政策”其实就是转变角度地来做群众工作,寻求共识和认可,这种思路是值得尝试的。
只要城管部门、商贩和城管执法者都能将“打分政策”认真对待,既客观公正又将心比心,那么城管执法的权威就能立起来,对城管工作也将大有帮助。(王江涛)
赞成:智慧和创新的体现
综观城管与商贩对立事件,大多是因为执法方式的粗暴简单所引起。为什么执法时手段会那么粗暴简单?甚至颐指气使?说白了还是缺乏监管。头上没笼头,就会乱来。与自身利益捆绑,就好比一贴镇静剂,执法冲动时就会想到后果,就会多些冷静,多点人性化,少些人为制造的对立。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而对商贩来说,如果体会到执法的不易,就会多些换位思考。这显然有助于化解矛盾,取得更多的彼此理解。
看城管有没有严格执法,不光要看手段,更要看效果。这个效果,不仅是看“现在时”,更要看“将来时”。没有心悦诚服,只有打压的“管好”不会长久。如果还是猫捉老鼠,弃甲占乙,就失去了意义。有人还担心商贩参与打分会束缚执法者手脚,乃至丧失原则性。这大可不必。一者,成绩如何,不是只有商贩一方说了算,还有更多的市民参与。二者,商贩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是否打击报复,不是靠一面之词,而是靠真相说话,不管他怎么说,真相就一个。所以根本无须瞻前顾后杞人忧天。
城市管理需要智慧、需要创新。商贩给城管打分,就是智慧和创新的体现。以前的围观执法、鲜花执法、美女执法、卧底执法被誉为“文明执法”而颇受追捧,但并未摆脱城管与商贩二者对立的“主从”关系模式。邀请商贩参与考评显然要进步许多。城管本质是一种服务。城管执法的根本,是为了更多市民的生活秩序。商贩参与,并不是说城管已经无奈到要向商贩示弱讨好低头,而是对城市管理服务本质的认识还原,体现了执法过程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更表明了现代社会的“权为民赋”的本质属性。这是商贩参与考核的最大意义。这种思维无疑将有助于城管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走向。
当然,商贩参与打分,并不是说城管问题就会药到病除了,毕竟,解决诸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城管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但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却是有益尝试,只会给执法权威加分,给城管注入正能量。(晴川)
担心:别指望成灵丹妙药
武汉城管的这一举措,是让被管理对象——商贩,参与到城管内部的管理中来,有其积极意义。一来,商贩为城管打分,可以反馈出城管与商贩之间处于何种状态?是尖锐的对立,还规范化管理下的和平相处,通过商贩的打分可以窥之一二。二来,因为商贩的打分会影响到城管队员的评优乃至绩效工资,也就多少会影响到城管队员的工作态度,不敢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三来,让商贩给城管打分,对于商贩来说,那至少算得上是对商贩的一种尊重,也是城管亲民的高姿态,有总比没有要好。
当然,我们也别指望“商贩为城管打分”成灵丹妙药。
“商贩为城管打分”,只是推动城管队员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只要商贩与城管基于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矛盾将不可避免。如此一来,需要管理者在管理内容上也广泛征求民意,包括听取商贩的诉求。
在领导的看法面前,商贩的打分将不堪一击。在商贩为城管打分规则没有刚性约束的前提下,城管队员将无法保持一种独立的姿态来处理与商贩之间的矛盾,他们在乎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必定会比在乎商贩对自己的打分多一些。
让商贩给城管打分,只是城管自身管理中倾听民意的一个环节。要提升城管的管理水平,改善其形象,还需要重视管理内容的设计,让市民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同时,需要加大城管执法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严防执法者违法,并借助问责来防止执法过程中产生出格的行为。当然,城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与城管队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分不开。对城管队伍,既要把好准入关,亦有必要加强对城管队员的职场教育与培训,可不是谁都能当城管队员。
城管与商贩之间的纠结仍将继续,但打分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城管在自觉地探索改革,是进步的希望,值得点个赞。(王玉初)
建议:更要请市民打分
城管工作,多与商贩打交道, 城管做得好不好,商贩有这个监督权。之所以有人将城管与商贩比作猫鼠关系,那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城管工作作风的确有问题,或骂商贩为“走鬼”,或动辄对商贩动粗,给人们造成的印象好像城管与商贩是一对天敌。
商贩是人民的一部分,城管是人民的城管,两者本是一家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城管多给商贩划清“楚河汉界”,给他们一个自谋职业的地盘,而如果有商贩“越界”,可以文明执法;如果还有服务对象不守法,也可以请公安等相关部门来“有法可依”;这中间,城管如能给经济困难的小商小贩一些人文关怀,无异于雪中送炭。其实,请商贩给城管打分,“仆人”接受“主人”的监督天经地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警示城管要文明服务,切不可搞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
至于说“如将商贩打分与城管队员评优、绩效工资捆绑太紧,也有可能导致城管队员在正常执法中束手束脚、不敢严格执法,容易丧失执法权威性”,你不能说人家这种担心没有一定道理;毕竟,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或有极个别商贩在打分时“以一己私利而感情用事”,所以说,更要请“市民打分”。
城管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商贩,更有广大市民。城市管理得是否井井有条,市民心里很清楚;请商贩打分之后还请市民打分,这样的双重打分之后再看总分,才会全面客观;否则的话,那就是片面,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说,一定要将“打分”与城管人员评优、绩效工资捆绑起来,那就更应该讲究科学性,讲究公开公平公正,而对双重打分要有细致的制度设计,要能体现出优胜劣汰,最终要看城管人员各自负责的那一块地方有没有“干净”,有没有“安静”,有没有“安全”,有没有“和谐”。(张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