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遇冷”,小孩突然不爱生病了?
记者最近在浙江多家医院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医院的整体业务量下降,其中儿科患者减少最为明显,每逢冬春换季期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高峰也不复存在。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说,疫情期间孩子出现一些小毛病,家长首先会居家观察,尽量不去医院。正是在观察期中,家长或许就发现孩子的小毛病通常可以自愈,一些原本被家长们忽略的常识也产生了“奇效”。从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得出的一个重要医学经验,正是被事实无数次证明的“预防为主”。疫情倒逼我们做出改变,让一些健康、良性的生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请别辜负了博物馆的努力
5月18日是第44个世界博物馆日。近年来,各类博物馆硬件设施更加完备,民众“博物馆自觉”也在提高。“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现在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之日常。
《科技日报》发表评论说,当博物馆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把一桌桌文化盛宴摆在我们面前,也促使我们思考打开博物馆的正确方式。如果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津津乐道于文物轶事、俏皮段子,或热衷于“剁手”文创,恐怕就辜负了博物馆“我本将心向明月”的努力。因此,到博物馆去,应该是历史对话之旅,更应该成为精神播种之旅。
◇别让查重沦为抄袭遮羞布
毕业季临近,为了让论文一次过关,不少高校毕业生都会在学校正式查重前,在网上购买软件自测。
《北京晚报》评论说,商业化论文查重非但难以起到防止抄袭的作用,反而变相引导教学生如何抄袭。通过检测软件改完的论文,以重复率来看已经不涉及抄袭;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更高级别也是更加可耻的抄袭。学术不端的底线没有守住,学术不端的本事学会不少。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都不能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