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攥紧的拳头,不是一盘散沙,必须有铁的纪律、硬的约束、严的管理,才能实现宗旨,战胜强敌
治党管党不是过严了,而是偏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已经有了普遍性,“好人主义”盛行,“一团和气”流行,到了必须下决心整治的时候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来强调一个“严”字?因为一个“严”字,是“党管干部”的基本要求。从严管干部,从严带队伍,这个“严”字,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更不是同路人的俱乐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战斗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攥紧的拳头,不是一盘散沙,必须有铁的纪律、硬的约束、严的管理,才能实现自己的宗旨,才能战胜强敌,克服重重困难。
有的同志认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我们要“严”,因为不严,就会兵败山倒,就会要性命;现在和平年代了,没有了生死之虞,就不必那么严了吧!事实正好相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对的形势更为复杂严峻,面前的诱惑更加光怪陆离,尤其是执政久矣,一个“懒”字,一个“软”字,特别是一个“散”字,会成为风气,流为官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严”,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走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从根本上防止酿成“政怠宦成”历史悲剧的政治问题。
我们今天强调一个“严”字,还因为当前的现实急迫地呼唤这个“严”字。我们治党管党不是过严了,而是偏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已经有了普遍性,“好人主义”盛行,“一团和气”流行,确实到了必须下决心整治的时候。比如在制度问题上“失之于宽”,不少制度只讲应该如何,不讲不允许如何,看上去像篇纸上的社论;不少制度只讲“原则上”,只讲“一般”怎样,留下许多空间,可以时时变通、事事例外,执行起来就像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不少制度只有“提倡”,没有问责,没有一点可追究性,成了吓不死人的“稻草人”和“纸老虎”。又比如在制度面前“失之于软”,有的规矩明明很清楚、很具体,但是对于违纪的人和事,往往要讲“人情”,讲“网开一面”,讲“教育为主”,结果违犯了也不处罚,叫做“放一条生路”。于是形成“破窗效应”,第一个打破窗的人可以不严加处罚,接下来人人都去丢石头,最终把一扇窗彻底打破砸碎。所以重新强调一个“严”字,下决心治“宽”治“软”治“松”,有着十分现实的针对性和当下意义。
强调一个“严”字,第一条是一把手要严于律己。铁的纪律、硬的约束、严的管理,就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能不能严格遵守。一把手的第一责任是严管队伍、管好队伍,第一前提是严管自己、管好自己。习近平同志最近深刻指出,“凡事都是这样,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己不正,焉能正人?在我们现在的体制现状下,一把手自己不严管自己,别人很难管一把手,而你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管别人,也不敢去严管别人。有的领导干部,为什么在执行制度、执行纪律上过宽过软?为什么不敢唱“红脸”,不敢与不正之风翻脸、反目、亮剑?因为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嘛!有的同志,他在台上说人,人在台下说他;有的同志,自己也不守规矩,也管不好配偶、子女和“身边人”,说话就没有底气,批评就不敢“红脸”,就不敢严管干部,管了人家也不服!所以首先是要对自己“严”,才能对别人、对下属严,才能严得起来、严而有“格”、严而有效,一支队伍才能带出来、带得动、带得好。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一把手”对自己倒是很严,但是洁身自好而不管班子、不管队伍,两袖清风却缺少一身正气。领导干部自身像个“不粘锅”,队伍管理却很松散,还不能算是合格的领导。一个不敢严抓班子、严管队伍的“一把手”,是不敢碰硬、没有担当的。当前的上海,尤其需要敢严管的干部。对于那些“敢抓敢管”的干部,要更加关心、更加支持,要“力挺”。有些同志因为执行制度“半步不让”,因为与歪风邪气“反目成仇”,因为严格管理“缺少人情味”,所以可能推荐考评得票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这是一个正确的用人导向的问题,是转变目前存在于、流行于一些干部中的风气、习气的大问题。
对于我们的同志来说,也不应考虑太多,以至于顾虑重重。一是应担当的还是要敢于担肩胛,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就是要敢于拍板、敢于下决心,在看准了的基础上,我们就是要大胆闯、大胆干。二是该碰硬的还是要做“恶人”,“严”字当头,不可能不得罪人,甚至要动利益、敲“饭碗”,我们不要负担过重、后顾无穷,还是要讲“立党为公”,出于一颗公心,君子坦荡荡,无私就无畏,“口碑”也好,“选票”也罢,是非自有公论,群众自会满意。只有这样,一个“严”字才能在党内、在干部队伍中重塑起来,并真正蔚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