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不久,我到农村参加了一个亲戚家孩子的婚宴,新郎和新娘才刚刚满20岁。参加婚宴的,除了同村的长辈外,还有村里与新郎、新娘年龄相仿的一些小伙伴。让我诧异的是,新娘的两个朋友怀里还抱着小娃娃,悄悄一问才知道,她们是去年结的婚。
婚礼上,新郎和新娘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时不时地打打闹闹,看上去就好像是两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一样。婚宴开始,新人在长辈的指导下匆匆给亲朋好友敬过酒后,就躲到一边和小伙伴们玩手机去了。玩到兴奋处,几个人还忍不住要哈哈大笑几声。
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婚姻”二字承载的压力和束缚。就连新郎的父母看到这一幕,也不禁眉头紧锁,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为这场婚礼,原本不算富裕的男方父母几乎已经“返贫”。彩礼、房子、小汽车,加上结婚当天的喜宴和发给娘家小孩的红包,我初步算了一下,保守估计也得30万元。这对于一个祖辈生长在农村,靠种地过日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与城里的“剩男剩女”现象不同,这种早婚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在婚宴上,有个与我同龄的亲戚,当时是带着孙子、孙女赴宴的。他跟我开玩笑说:“你们城里人结婚晚,过些年参加你儿子的婚礼,我们都得带着曾孙子了。”他的话语间充满自豪和喜悦,让我感觉到了他对儿孙满堂的期待。
举办婚宴的这家亲戚,家住的村子因为和城市接壤,村子的许多青年人都跑城里打工去了。大多数人干的是土建小工和服务员,这些工作挣不了多少钱,居住的条件也很差,生活质量不高。可即便是这样,不论在城市里生活得多么艰辛,也很少有人心甘情愿地再回到村里种地,以至于生活的重担一直要压在留守村里的父母身上。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让父母们觉得,留住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早日结婚成家。正因如此,父母们不惜四处举债给孩子筹备婚事,也要把他们留在村里。就像村子里的老人们所说的那样:“农村人上城里打工,是最不靠谱的事。对农村人来讲,在城市买房、生孩子永远是个梦,在城里干不动了还得回农村,如果不早点结婚,到那时可就真找不到媳妇了!”
这个时代,连对待孩子的婚事,也竟然有了如此明显的“城乡差别”,实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