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些天,我被抽调进一个考核组,去一些乡镇部门进行年终考核。有同事笑着说:“下去考核好啊,实惠着呢。”
对于一个乡镇部门来说,这一年来工作的好坏,全靠年终考核。因为考核的好坏直接与乡镇部门领导的前途以及员工的利益相关,比如年终考核优秀,领导就会被表彰,有利于今后被提拔重用,而且年终奖也会丰厚一些。因此,每一个乡镇部门都非常“重视”年终的考核。
这种“重视”前几年我是领教过的。我们检查组还在路上,受考核的乡镇部门领导就站在大门口迎接,刚一坐下,每位考核组成员的面前就会有一盆高档水果外加一盒软包中华牌香烟,有时候甚至会被偷偷地塞进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百元大钞或者购物券,是所谓的“误工补贴”。接着,考核组就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可没过一会儿,乡镇部门领导就把考核组领进一家酒店,吃上一顿“工作餐”。餐后的活动项目也名目繁多,或唱歌跳舞,或泡脚桑拿。于是,考核就结束了,当然,结果全是优秀或良好,从来就没有不合格的。
刚开始,我对这样的考核很不适应,在考核中发现一些很明显的问题,我也提出来,希望给上一个不合格的结论,但考核组的几位成员劝我说:“人家如此重视如此热情,就高抬贵手吧,何况,谁在工作中没有一点疏漏?”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自己吃了又拿了,我也只好随大流了。但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然而今年,年终考核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没有被考核乡镇部门的迎来送往了,水果、香烟、信封不见了踪影,桌上只有一杯清茶,也没有了众多随叫随到的接待人员了。如此一来,考核组就可以实施考核的“四字法”,也就是去“听汇报”,去“看项目”,去“问群众”,去“查实效”了。到了晚上,受考核的乡镇部门领导朝我们摊摊手说:“现在上面查得紧、控得严,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近些年来,年终考核、评比、验收确实已经开始变质、变味,一些基层乡镇部门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和排名,平时不去抓实际工作,却打起了“接待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歪主意,希望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套近乎”,争取更多的“人情票”、“面子分”,最终,考核变成了“靠喝”,评比变成了“瓶比”,验收变成了“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