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42年底,重庆宋庆龄寓所。炉火摇曳,映照着壁炉架上垂下的两株新禾穗。这时有客人赞叹禾穗“像金子铸成的一样”,宋庆龄笑着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
今天重温这个经典故事,依然为之动容。尽管伴随城镇化进程,农民人口比重已大幅减少,但那广袤的乡土不会消失。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仍然有几亿乡民生长于斯。因而,在任何时候,农业、农村、农民都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挂怀。再进一步思之,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归根到底,则是国以民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之作而不息,方有国泰民安的坚稳。
打开波涛汹涌的历史画卷,禾穗比金子更宝贵,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历史观念:沉溺于奢靡,往往是危亡之渐;只有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获得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力量。唐代马周上疏时说,“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唯在百姓苦乐”,追求奢靡,势必与民争利,就算财富越积越多,但与民众的关系怎能不越来越疏远?
情怀事大,见于细微。1948年,毛泽东来到西柏坡,住进了一座农家小院,院里有磨盘、猪圈、鸡窝等,工作人员要把它们全拆掉。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掉,我们走了,房东还要用。”延安时期,面对随意倒掉饭菜的行为,陈云说过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不仅把饭菜吃完,而且要用馒头把盘子擦干净,拿起来可以照人。他说,延安人民生活艰苦,我们丝毫不能浪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空调吹得多了,汗水流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喝得少了。久而久之,有的人嘴里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群众抽象为讲话中的高频词,却忘记了群众更是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人。有的人在办证审批等原本简单的事情上,故意使坏刁难。个别人甚至吃着龙虾骂着百姓,忘记了自己也来自百姓。在这个意义上,清除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灵魂深处摆正群众的位置。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各级干部而言,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都应时时扪心自问,我们因何而出发?我们为何而奋斗?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