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张枫逸:“长寿之乡”勿跟风
//www.workercn.cn2014-01-02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巴马、东兴、永福都是长寿之乡,掐指算广西已有12个“中国长寿之乡”。不久前,又有消息称,广西阳朔也符合认证标准,被建议授予“中国长寿之乡”。这意味着,阳朔将成为广西第13个挂上这块招牌的县。另据《南国早报》报道,在阳朔之后,凤山、大新、天等、恭城等一批“准长寿之乡”也在排队申报。

    时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一块“长寿之乡”的金灿灿招牌的确很有诱惑。笔者2011年曾到过广西巴马,目睹不少天南海北的游客蜂拥而至,与百岁老人合影,品尝当地特有的火麻汤。不过,说实话,除了巴马之外,广西其余十多个“长寿之乡”的名气要小得多,有的甚至闻所未闻。

    西谚云:“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巴马主打“长寿”招牌取得了成功固然不假,但如果就此跟风效仿,“长寿之乡”遍地开花,就难免有些庸蠢之嫌。毕竟,眼下巴马的长寿产业已经较为成熟,创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后面的“小兄弟”很难有资本去和“老大哥”掰掰手腕。即使拿到了“长寿之乡”的名头,恐怕一时风光之后迅速沉寂,直到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凡事物以稀为贵,再好的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眼下,无论旅游产业还是区域经济,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比如,印象刘三姐火了之后,“印象文化”被迅速复制,《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等等接踵而至。动辄几亿元的投资砸下去,有多少城市文化真正给人留下“印象”?再比如,周庄、同里带动古镇旅游,全国一下子涌现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2800多座,数量居全球第一。似曾相识的建筑风貌,千篇一律的吃喝玩乐,又有几座古镇会让人记住名字?

    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味模仿只会迷失自我。山东寿光蔬菜出名后,媒体曾报道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某县素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当地政府喊着“大胆向山东寿光学习,实现经济大跨越”的口号,逼着农民改种大棚菜。在政府的推动下,大棚搭起来了,菜也种上了,但终于因为技术和群众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失败了,而原有的棉花产业底子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如今,广西多地“向巴马学习”,“长寿”招牌火热背后,同样有邯郸学步的隐忧,应当心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跟风“长寿之乡”,实则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懒政思维和急功近利,不敢探索创新,不愿开动脑筋,只会抄袭模仿,试图直接把别人的成功拿来简单复制。这一现象不及时纠正,即使跟风“长寿之乡”失败了,地方政府又会很快去追逐新的模仿对象。

    与其扎堆“长寿之乡”,不如差异化发展,去寻找本县特色的文化旅游路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