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之拙,惟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获得人们心灵深处的掌声。
“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院士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组工干部的榜样王彦生被誉为坚持原则、淡泊名利、拙于交际的老实人。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们并非交际能力差,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去应酬吃喝、迎来送往,没把精力用在拉关系上。“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这样的拙不仅使他们专心致志做事,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也使他们远离诱惑、超凡脱俗,站在了人生的高界。
拙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体现为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生存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步;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
与拙相对应的是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排斥巧,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无数质拙的积累。古人云:“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拉关系找门路,寻求“贵人”提携相助,甚至干出种种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勾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图省事、走捷径、耍滑头,不仅于事业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有人说,若要行远,必先修其近;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低不修,则无以登高山。显然,其修主要还不是体力上的,而是心力上的。有志者总是凭着自己的心力去做事,不浮不躁,最终总能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赢得胜利女神的垂青。
毛泽东有言:“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如是,我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成为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