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李 拯:让青春梦想飞得更高远
//www.workercn.cn2014-01-0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嫦娥成功落月点燃全社会的热情,可曾注意到,在人头攒动的指挥大厅里那些青春的面庞?当人们为货真价实的中国创造而欢欣鼓舞,可曾听到年轻人平实的心跳,“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

    “70后”勇挑重担,“80后”奋勇争先。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35岁以下青年占员工总数的54%,载人飞船、嫦娥卫星、北斗卫星、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队伍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3岁、33岁、35岁和29岁。年轻的脊梁,支撑起13亿人口大国的航天事业;青春的面孔,焕发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几年前就曾这样感慨:依靠这支队伍,我们一定可以和世界航天大国并驾齐驱。

    “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吐露心声。在密闭试验舱里呆了整整520天、彻底与地球“隔绝”,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为“重返”地球豪情万丈。“发射前的几分钟,远比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复杂得多”,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飞控总调度乔宗涛如此精益求精。在青年航天人身上,涌动着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熔铸着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闪耀着甘于奉献的精神光芒。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守住了“大漠沙如雪”的荒凉与孤独,却收获着“上九天揽月”的豪迈和畅快;选择了冷暖自知的清贫和寂寞,却换来了航天事业的不断突破与超越。他们的青春和奋斗,给人持久的感动: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无悔的青春回忆,也只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才能给美好的梦想一片更宽广的牧场。

    然而,在一些人那里,精神饱满、心灵充实仍然属于稀缺品,自守清贫、甘于奉献更成了少数人的“专利”。物质浪潮的冲刷之下,有的年轻人沉迷于追逐名牌、追求享受;利益和价值多元的诱惑之中,一些青年人在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中迷失自我。尽管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属于个人权利,但是像青年航天人那样把青春梦想汇入时代洪流,既能收获丰盈的自我,也能共同推动时代进步、成就伟大梦想,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吗?

    而当青春选择了更高远的志向,我们也应当扪心一问,是否准备好了给予他们原野去纵横驰骋。当他们一开始不可避免地要跌跌撞撞,是否具备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心理与心胸。航天是一个不允许失败的行业,这么多年轻人被敢于任用而且能够勇挑大梁的背后,靠的正是甘当人梯、提携后学的培养机制,大胆使用、小心把关的用人模式,因材授任、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这启示我们,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广大青年必会释放巨大潜能、激扬创造活力,用青春热情去印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铮铮誓言。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100多年前的感慨,在青年航天人身上有了最生动的呈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数亿青年共同为着梦想而不懈奋斗,我们所抵达的必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