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熊 祥:认认真真与机器“抢饭碗”
//www.workercn.cn2014-01-0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与机器争抢饭碗,别无他法,惟有不断创新,多去发现不确定,让我们的生命之河奔腾起来

    机器人会不会接管世界?这个忧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虽然电影中的终结者起义并未出现端倪,但《华尔街见闻》的专栏作者认为,或许2014年会有所不同。谷歌去年12月初购买了军事机器人生产商的行为被当成佐证。现在,管理你电子邮件、了解你互联网搜索和跟踪你手机的位置的谷歌公司,正在向你提供这些噩梦般的机器。

    从诞生开始,计算机以及受其控制的各种机器就同时面对着美誉和恐慌,前者来自于生活的便利,后者则多是失业。20世纪90年代有一则笑话流传甚广:未来的工厂,除机器之外,一人一狗足矣,狗看管工厂,人负责喂狗。机器与人争夺饭碗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至工业革命初期,当时机器生产使得大量英国手工业者破产,甚至引发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压迫和剥削的卢德运动。

    今天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严重冲击着就业市场,被一些学者称为“技术性失业”。凯恩斯这样解释道:与开拓新的就业领域相比,我们更擅长探索如何节约劳动力,由此造成了失业。这一理论在西方并未被主流机构认可。例如,最新一轮经济复苏并没有显著地增加就业率,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再提到的是“周期性”、“结构性失业”,全然不见“技术”这样的字眼。即便在那些注意到技术对就业影响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还是认为,技术造成失业只是短期的,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或许能让惶恐不安的普罗大众略感心安,但机器取代人类职业的进程实际上却在加速。

    就可预见的未来而言,哪一类职业最容易被机器取代?2011年3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美国法律行业流行使用模式识别技术来分析案卷,现在,一名律师完成工作的能力可以与过去500人相比。两位长期研究技术与就业关系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奥托和马德里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学者卫·多恩,在分析了众多案例后总结道:那些从事重复性、常规性工作的人,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淘汰出局。如此说来,未来某些“码农”被机器取代的几率甚至要超过看大门的师傅喔,后者至少有时还要随机应变。

    哪些职业又具有强劲生命力呢?学者们也给出了答案:如果你从事法律、药品研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广告之类的需要专业知识、技术、管理才能、口才和创造力的职业,恭喜你,在很长时期内,机器暂时无法与你匹敌。未来学家戴维·霍尔认为人类已进入“转折时代”,变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观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工具,只有那些需要持续更新观念、持续创新的职业才能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如何保持和提升职业的生命力。奥托和多恩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建议个人增大教育投入。无独有偶,霍尔以及《与机器赛跑》一书的合作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也论述了教育和培训的意义,指出个人应该持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过,我们也应绷紧“与机器合作”这根弦。即使你是拿粉笔的教书匠、持画笔的艺术家、街边开店的商贩,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力量,让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机器永不眠”,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与机器争抢饭碗,别无他法,惟有不断创新,多去发现不确定,让我们的生命之河奔腾起来。

    (作者为“东西文库”编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