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韦良秀:三代人的火车票
//www.workercn.cn2014-01-20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春节一天天临近,很多在外奔波了一年的人,都开始风尘仆仆地踏上回家的路。回家,为的是享受那短暂而难得的团圆时刻。而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神经,方寸之间,填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做了一辈子铁路工人的爷爷,对火车票有着极特殊的感情。爷爷曾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后,火车票是用硬纸做的。为节约纸张,它的尺寸仅为57×25毫米,票面上还印有盲文。

    当时,只有快、慢两种车——慢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座位则有软、硬之分,为区别不同的位置,不同座位的火车票底纹采用了不同的颜色——软座车票为浅蓝色,硬座车票为浅红色。票上还印有车次、发车时间、发车地点和目的地等信息。

    那时候的售票员很辛苦。每名售票员桌子上有两个全是小格子的盒子,一个装的是车票,另一个装的是车次印章。乘客买票时,说明自己的目的地,售票员就从该目的地的那个格子里面拿出事先印好了到站、价格等信息的车票,盖上当天的日期和车次,乘客就能拿着车票乘车了。

    爷爷还意味深长地说,那时候没有“春运”之说,人也没这么挤。那时候的火车票没有什么防伪手段,但也没听说有假火车票出现。

    在父亲的书房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由山东兖州开往北京的粉红色硬座火车票,票价是12元5角。相比爷爷那个时代的车票,父亲那时候的车票已经变成了软纸。面积也扩大成了110毫米×70毫米。

    父亲告诉我,那时候的“绿皮车”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过,绿皮车也有绿皮车的好处,窗户是推拉的,挤不进去的人就从窗户上往里爬。但是,绿皮车封闭不好,夏天如闷罐,冬天似冰箱。尤其到了“春运”,人们就像逃荒和打仗一样。但一回到家里,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充满回忆地说,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绿皮车了。那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曾经熟悉的绿色,居然兴奋得像是瞬间回到了几十年以前。

    对于火车票,我这个80后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份理解。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现在的火车种类繁多,有空调快客,有动车,有高铁,不仅速度快捷,而且安全舒适。火车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甚至我们都不需要拿着实物车票去乘车,仅凭一张身份证便可以解决。然而,如今在“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在太难买了,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不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回家,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愿,虽然会经历不少周折,但为了那一张通往家乡的火车票,我们累并快乐着。

    一代又一代车票,一个又一个春节,一次又一次春运。无论火车票发生怎样的变化,永远变不了的,是我们对它的一份情感,是我们对故乡亲人的牵挂与眷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