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田俊荣:“奶酪”坚硬怎么动?
//www.workercn.cn2014-03-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由于“损失厌恶”效应的存在,既得利益的“奶酪”将格外坚硬。触动“奶酪”,勇气和韧性固然重要,更可嘉许的是改革智慧

    有经济学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在街头随机拦下一个路人,问他愿不愿意参加抛硬币的游戏。如果硬币是正面,他将获得10美元;如果是反面,他将输掉10美元。结果,拒绝参加游戏的路人超过九成。

    看来,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失去10美元的恐惧感,超过了可能得到10美元的满足感。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损失厌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假如某人意外获得1美元,他增加的满足感为1;那么,让他口袋里已有的钱意外损失1美元,给他带来的心理损失将高达2.5.这意味着,面对同样的财富,如果没到手中时,人们可能愿意用一分的努力来赚取;而如果这财富已经在自己手中,人们可能愿意用2.5倍的努力来保住它。这就是“损失厌恶”带来的效应。

    由此,想到了既得利益。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说:“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他也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的“硬骨头”,要涉的“险滩”,有思想观念的障碍,更有利益固化的藩篱。

    其实,利益这个词并非贬义词。利益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30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普及,一举摘掉了农村贫困落后的帽子,动力就是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正当的利益必须受到保护,需要破除的是阻挠改革的既得利益。时下,一些垄断企业在高筑的壁垒下赚取超额利润;一些政府部门满脑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有利抢着管,无利躲着走……这些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者虽然人数少,但由于掌握重要权力、占有公共资源,不仅能很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还能通过各种方式抵触改革,或使之变形异化。全面深化改革,要动的就是他们手中的“奶酪”。

    由于“损失厌恶”效应的存在,这些既得利益的“奶酪”将格外坚硬,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勇气、韧性和智慧。事实上,用“杀出一条血路”的胆魄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硬仗固然重要,更可嘉许的还是打巧仗。

    这就不妨在消减既得利益者“损失厌恶”效应上做文章。

    比如采取“形成共识”法,通过入情入理的宣传,让既得利益者明白,为了长远的、更好的发展,应当暂时让渡部分利益,否则他们手中的利益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比如“增量突破”法,由于增量改革涉及的是后续发展成果谁多得谁少得的问题,而不是对已有财富的再分配,这么做可使矛盾和阻力最小化。用增量稀释存量,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经过一段时间,利益分配就会慢慢走向合理。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说,不妨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再如“分而治之”法,即通过改变利益导向来分化、瓦解既得利益者。举个例子,如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增速为主,容易使一些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商在推高房价上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如果弱化对GDP增速的考核,增加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权重,并且让老百姓也参与评价官员的政绩,就有利于把地方政府利益与当地群众利益统一起来,成为对各种与民争利行为的制衡力量。

    “奶酪”坚硬,改革的动力将更为强大。因为:这利益,那利益,都比不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