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国防部长哈格尔日前访问我国的新闻或是一个看点。在此之前,他访问日本,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公开“拉偏架”,言之凿凿,为世人所见。媒体就等着看他转身来到中国后又是怎样的表现。结果多少令人有些意外。我们的外交历来讲究韬光养晦,含而不露,尤重礼仪,可这次我军委副主席及国防部长与哈氏会谈并会见中外媒体时,却直来直去,重话重说,毫不含糊。虽媒体对此各有所表,倒让我们寻常百姓见识了政治人物的多重面目。
其实纵览古今中外的政治人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无不展示着各自的多面性。有时“唱红脸”,有时“唱黑脸”,有时也不妨“红黑两道”,长袖善舞,纵横捭阖,台面上的话,谓之高超的“外交艺术”或“外交技巧”。意欲何为?争取国家利益。因此政治人物绝不能“一根筋”。该张扬时锋芒毕露,该妥协时也应拿出适当的策略,一切唯国家利益之马首是瞻。
当然这样说,绝非指政治人物都是些只言利益,不讲价值的主。事实上,历史上公认的伟大政治人物(如已故美国总统林肯和南非总统曼德拉),大多秉持着全人类宝贵的价值取向,在为国家(民)谋取利益的同时,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观亦在其中。如此,其所谋利益也就具有了某种“正当性”。
政治人物外,也有另外一些与政治有关联的人,他们系以研究政治为志业或对政治有关怀的学人。他们的工作与具体利益无涉,更不事日常的政治操作,故考虑问题的视角与政治人物大异其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更关注政治中的普遍价值。如政治哲学经典中的经典、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开山之作《正义论》,书名即彰显着鲜明的价值取向。这些人于政治方面的旨趣可见一斑。
角色各异,分工有别,各司其责,照说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历史上、现实中,无论是当政者还是政治学人,均不乏僭越之举。大家熟知的前古巴领导人、世界革命的偶像人物切·格瓦拉,当时就将国家的现实利益抛之脑后,却要去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价值理想,最终以一己悲剧成就了颇具争议的革命精神遗产。包括民国时期的一些著名学人,亦因对政治存有“忍不住的‘关怀’”(杨奎松语),到头来“关怀”不成,更落得人生惨淡或处境尴尬。
但我相信在一个国家里,这两方面“搞政治”的人,再加上对政治有关切、并热心于参与其中的广众,不妨在存有高度角色自觉的同时,都能时时换位考虑问题,以争取形成良性的合力,则可能对现实政治大有助益。因为尽管大家的角色不同,司职各异,但最终的目标却都一致,即以正义的方式,谋取正当的利益,求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