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徐元锋:多找市场,少找部长
//www.workercn.cn2014-04-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到地方出差,一位基层宣传部长谈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有关单位部门给自己提的最多的意见竟是:组织观看的一些“主旋律电影”,质量不高,效果欠佳。无独有偶,一位在高校工作的宣传部长也谈到:不少人爱拿着“红头文件”来学校放电影,片租高还得这样那样配合,“让人很挠头”。

    不光是放电影,文化产品在基层搞摊派也不新鲜,出书、参评,花样繁多。这些东东“来头大”、动静足,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因为是打着“主旋律”旗号,制作者不找市场,光找部长。如今问题提出来了,“光找部长”恐怕不是长法,需要整改整改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般商品“找市长还是找市场”,早已有定论。公益性文化产品不同,除了商品属性,还承担着“文以载道”的功能,所以“找部长还是找市场”让人纠结。但无论如何,强扭的瓜不甜——只落得别人一肚子埋怨。所以说,一些公益性文化产品要想走出“领导是观众、库房是归宿”的窘境,就得蹚出条新路。

    一是作品质量要过关,警惕沦为一些地方干部的“政绩秀”。不是所有典型人物都适合拍成故事片电影,要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这一点把关者心里要有数,也是主旋律作品正本清源的关键。实事求是说,主旋律作品“既叫好又叫座”,比其他题材的作品更难,需要的投入更多更大。事先不好好掂量,如果搞政绩工程,大笔一挥命题作文,弄不好适得其反,不可不慎。

    二是要治一治“部长依赖症”,倒逼滥竽充数者退出市场。主旋律作品虽难,“知难而进”者却不少,其中有些人肚子里打着“小算盘”:拍摄投入有财政支持,回收有“组织观看”,“旱涝保收”还能在领导面前表现!有关部门在“盖章推广”前有必要想一想:值得推广吗?群众满意吗?

    三是“主旋律”要接地气,还要细心琢磨市场。客观地说,除了《建党伟业》等大手笔的作品,一般主旋律作品投入有限,想挤入院线市场比较难。但如果真能做到“以典型人物的精神创作、推广好典型人物”,就得在讲好故事上下功夫,在差异化市场营销上下功夫,在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传播上下功夫,偷不得半点懒。

    总之,主旋律作品完全“不找部长找市场”,属于强人所难。但“多找部长、少找市场”将误入歧途,甚至会走向反面。惟愿其“多找市场、少找部长”,努力培养美誉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