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这些天,村里的道路两旁,铺满了正在晾晒的玉米,似乎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然而,村里很多人却高兴不起来:今年玉米降价了约三成左右——每市斤从一块一毛多跌倒了八毛多。每亩地按1500斤收成算,就少卖四五百块钱,一个家庭就少收入几千块钱。
“不涨价就不卖。”一些村民尽管嘴上很强硬,但我不清楚有多少人真能坚持到涨价。下一季庄稼还需要种子、化肥钱,孩子上学还需要生活费,邻里之间还需要“份子钱”……虽说几千块钱只是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对于农村人说,却足够维系很长一段时间的开销了。
至于玉米降价的原因,村民们并不知晓。网络上对玉米降价原因讲的不少,有的说是受进口玉米的低价冲击,有的说是玉米需求量减少,有的说是新玉米含水量偏高……但那不是农民们关心的重点,他们除了惜售以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秋作物大部分都是棉花。“要想发,种棉花”,种棉花当时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大家种棉花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但后来几年,棉花价格逐年下降,一亩棉花的收入跌到跟一亩玉米差不多,棉花就逐渐退出了田野,玉米开始登场。
近几年,人工越来越值钱,农民们也计算着种什么划算。特别是玉米收割机的大力推广,种玉米比起种花生、红薯等最省时省力。就算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不回家帮忙,老人、妇女也能完成一切农活。玉米在秋作物中的地位,几乎难以撼动。但现如今,面对玉米降价,很多人不知所措。
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国家对小麦、稻谷等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政策,托底政策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而玉米在很多地方并没有保护价,完全是市场化运作,零零散散的农户怎么能够与市场抗衡呢?
玉米降价,对于那些种粮大户来说,肯定难言轻松。几百亩、上千亩算下来,可是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减收。因此有人担心,这些种粮大户会无法履行合同或有“跑路”的风险。看来,粮食增产又增收的愿景,依然任重道远。
检察日报:农民种地咋成了“锻炼身体” 2008-12-19 |
检察日报:又见清理“评比表彰” 2008-12-19 |
检察日报:农民种地咋成了“锻炼身体” 2008-12-19 |
检察日报:又见清理“评比表彰” 2008-12-19 |
中华工商时报:必须千方百计抗旱减灾 2009-08-31 |
盘点:2010年十大焦点评论 2010-12-27 |
快评论 2014-01-06 |
快评论 2015-01-06 |
下一步该办“种植证”了吧 2008-09-30 |
下一步该办“种植证”了吧 2008-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