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节将至,各地纷纷出台措施,限制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月27日,记者在北京市一处烟花爆竹销售点看到,偶尔会有市民来挑选烟花爆竹。销售人员说,25日开张以来,每天都只有几十个散客光顾,而往年这个时候,烟花爆竹早已卖得挺火了。(1月28日《人民日报》)
·春节“放炮”的三点危害(邓子庆)
据《燕赵晚报》:首先,近年来,中国几乎各大城市的空气状况都不容乐观,雾霾笼罩已经引起了国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面对雾霾萦绕不去的严峻形势,若大家仍为了追求所谓的“年味”,肆意燃放烟花爆竹,只能让雾霾雪上加霜。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去年除夕夜PM10的峰值出现在子夜零点到一点,全市平均小时浓度最大值可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是除夕夜18点时浓度的10倍。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不但使空气浑浊,还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眼睛。
其次,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更是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些燃放者选择地点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在十字路口,有的紧挨高压线和加油站等,安全隐患不容小觑。近年来,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甚至人员伤亡事件,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当年央视新楼起火就是因为违规燃放烟花引起。基于此,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必要有所取舍,尤其是要摒弃那些形式重过实际且对现实生活有不少负面影响的活动。这一点,有些地方的做法就值得学习。例如2013年农历“鬼节”,天津多个社区居委会就举办集体共祭活动——1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被鲜花、纸鹤、蜡烛装点得肃穆庄严。类似没有烟火的祭祖活动已经持续了多年,且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近8成居民已经摒弃了以烧纸祭扫先人的方式。在既不丢掉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又让传承传统习俗的方式得以现代化转变,是不是可以渗透到每一个传统节日呢?答案是肯定的。(全文阅读:传统节日应该少些烟花闪烁)
·放弃年俗,这个可以有(黄健)
据《山西晚报》:至于有人担心春节没有了烟花爆竹会少了年味,完全没有必要。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源于农耕时代,寄寓着当时人们驱魔避邪的愿望,而且适应当时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状况,确实给节日增添了不少热闹喜庆的气氛。然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口集中,高楼林立,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大放烟花爆竹,显然已不合时宜。过年的民俗中,燃放烟花爆竹只是众多文化符号之一,烟花爆竹的硝烟味儿不等于年味儿。没有了烟花爆竹,我们还可以挂红灯笼、贴年画、逛庙会、看电影,也可以燃放电子鞭炮,既热闹,又安全。(全文阅读:春节还是不放烟花爆竹好)
·杜绝“放炮”,有关方面要有所作为(曾春光)
据《广州日报》:目前,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主动选择,模仿爆竹声光电效果的电子鞭炮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环保烟花由于声、光、烟等效果比不上传统的内筒型组合烟花,且生产成本也比传统烟花高。如果没有政府推动,没有消费者认可,靠专营批发公司和零售商来推广销售环保烟花爆竹将面临很大困难。
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实行生产资格认定和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把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实时监控环保烟花爆竹的生产供应情况。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补贴。这样,企业有了生产环保烟花爆竹的动力,销售商也有利可图,环保烟花爆竹才会真正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总之,雾霾天气的频频来袭,套用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放烟花爆竹,要放就放环保烟花爆竹”!(全文阅读:推广环保烟花须政策“补贴”)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林曦)
据《解放日报》:显然,在一个多元多样的年代,凝聚一种共识特别重要。我们需要从更宽广的视角,认识中国的发展和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剧烈变化的时代,深刻理解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精神要求。放不放鞭炮,表面上看是环保问题、民俗问题或者个人境界问题,但从更深层次而言,是一种眼光的问题,是一种预见未来的问题,是一种当期与预期之间权衡割舍的问题。当一个社会全体公众对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种深刻共识之时,任何一个类似烟花爆竹燃放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全文阅读:放不放鞭炮,该有怎样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