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李立科:生命扎根在土地里(图)
//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死亡着也抗争着

  与和共和国的许多奉献者一样,李立科的奉献也充满了艰难和挫折,失去了舍弃了许多成人应有的东西。

  “我有过三次死亡的经历。”李立科毫不忌讳地说。年轻时劳动收工不慎掉进了井里,差点死了。1979年遭遇车祸,虽大难没死却留下了终生耳鸣的后遗症。

  第三次死亡也伴随了他的辉煌。他“以磷促根、以根调水”的栽培技术在渭北旱原的20多个县被广泛推广,仅此一项,陕西一年多产小麦8亿多公斤,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李立科也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1990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人民向李立科学习。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李立科深知这一点。施肥只是解决了小麦由低产到中产的问题,如何达到高产,关键还在水,这是他得出的结论。然而,水,已经困扰渭北旱原几千年了。

  他为此到处奔波寻找办法,观察、试验、研究、对比。1989年夏的一天中午,太阳像火盆似的烘烤着大地,四处转悠的李立科在地里拨开一堆麦草,发现里面竟是湿漉漉的,他高兴地一下子跳了起来,“这不就解决了水的问题了么!”

  按说,渭北旱原的降雨量完全可以满足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的需求,但是大部分降水常常是白白地流走,加上风大,日照又强,水分蒸发得很快,与作物需水的时间产生了时差。麦草下的潮湿使李立科萌生了采用覆盖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想法,于是,他又开始了这项技术的科研试验。

  1989年9月的一天,大雨倾盆,下乡归来的李立科坐在一辆手扶拖来机上,车轮卷起的泥雨不停地冲刷着他的面颊,回到基地后,他的左眼开始不时地流泪,左上颊也疼痛不止。因为自己是一个“老肝炎”,所以他并没多在意。

  在随后的忙碌中,左眼依旧泪流不止,左颊疼得他直捶墙,直拖到10月10日,他才去了合阳县医院检查。

  医生在片子上看到了癌肿的阴影。

  李立科说,如果是癌症,只要让我活到明年7月就行了。我死了就把我埋在试验田里,上面立个牌子,写上“李立科在这块地里种的小麦亩产达不到800斤,望大家努力。”

  消息惊动了各级领导,李立科被送往西安。经省人民医院确诊,李立科患左上颌窦鳞癌,已是中晚期。

  好在好人有好报,好在老天开眼,在各方面的关怀下,李立科的手术成功完成。

  1990年春,在合阳县百姓的祈祷和期盼中,李立科终于又回到了甘井,当地干部群众把一块桌面大的牌匾送给他,上面写着:“但得众生皆温暖,不辞羸病卧残阳。”

  出院归来的李立科又来到了他的试验田,好像是要回报他付出的艰辛一样,这片试验田的小麦亩产达到437公斤,玉米达到600公斤。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