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
在组织开展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供求洽谈会、推介会等就业服务活动基础上,发挥互联网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载体。如上海市总工会依托工会所属的“职工援助服务网”、“就业服务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预测、求职登记、就业咨询、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四川省总工会联合团省委、省妇联,依托myjob网、中华英才网举办了“爱心圆梦”—2013工青妇服务大学生就业援助行动专场网络双选会,活动信息发布到100所高校就业办及相关网站,从而扩大工会就业服务网络覆盖范围。
·发掘整合资源,推动落实政策。
各级工会一方面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商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为毕业生在职业技能认定、培训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方面争取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利用自办或与社会联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基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劳模企业、社会爱心企业、优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创业园区等资源,优先安排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习和推荐就业。如北京市海淀区总工会特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专家团队共同开展“劳动者就业能力指数”专项研究,通过对包括困难职工家庭未就业子女在内的劳动者就业能力实行定量评价,确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措施。
·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创业。
充分发挥各类工会自有培训机构作用,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职业(执业)资格培训,并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构建创业孵化基地,争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山东省总工会便依托30个省级“工友创业”实训基地,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5983人次,其中2210多人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吉林省通化市总工会则以“大手拉小手、携手共创业”为主题,在全市选择大中型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头人结成帮扶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