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代表
改革势在必行,企业和职工都会支持。职工为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是作出了贡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继续工作生活下去的信心。 |
赵郁代表:
制造业产业工人大多拥有技术,在流向其他行业时,应该加强新产业新行业的技术培训;此外,是不是需要给他们一定的适应期过渡期。 |
巨晓林代表:
去产能要特别关注农民工群体,不能简单地让他们“回家了之”,也应该注意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
朱良玉代表:
短时间的停工休假,工人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社会保险谁来缴纳,会不会中断。去产能尤其需要关注一些年龄偏大、技能较低的职工。 |
许振超代表:
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出现长时间工人拿不到工资,没有社保来托底生活的情况?同时,他也提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怎么用,工人知道吗?有什么渠道可以表达诉求? |
王青海代表:
目前中央奖补资金是按照去产能的吨数予以支持,不是按实际工人数计算,不同的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有高低,这样落实起来会不会有不同的声音?他以首钢搬迁的经验特别表示,重视人的问题才能做好去产能工作,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合力,才能让最大多数职工的生活有保障。 |
郭乃硕代表:
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杨玉成也认为,当前要认真兑现社会保障政策托底的承诺,“不能让每一名下岗职工因去产能而没饭吃”。 |
应代明委员:
安置职工,政府必须发挥兜底作用。应支持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企业税费、利息、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
吕黄生委员:
对于分布在偏远地区的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应更多关注再就业问题。60后、70后可能是此次改革的主要群体,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经受不起失业,因此不能一刀切。要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流调整。 |
董秀彬委员: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组织责无旁贷。要以职工为本做好顶层设计,发挥职代会和集体协商的作用,推动依法依规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同时,通过精准施策,帮助职工渡过难关。特别要关照特殊工种职工,兑现提前退休的有关政策。 |
刘学良委员:
要维护一线职工的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职代会,把去产能的情况、造成的损失、职工安置情况跟职工说清楚,并保障一线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此外,允许去产能企业实行内退制度,以及对有能力有水平的工人进行创业支持等。 |
李长印委员:
应采取多重组、少破产,建立灵活用工制度,为富余人员提供培训等方式,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公开公正地推进改革。 |
袁伟霞委员:
武钢安置职工时坚持“一人一策”、积极协调内部转岗、自愿离岗待退休、加快发展多元产业。来自武汉钢铁股份公司的在介绍本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中安置职工的做法后,建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培训帮助、再就业帮扶、鼓励创业等方式,做好职工再就业工作。 |
陶群南表示:
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不能因此增加一批新的城镇贫困人口。“好在国家一直在细化相关政策,但是好政策也要有好执行。国家拨付用于职工安置的资金,一定要专款专用,政府应建立监督机制。” |
丁宏锁代表:
产业升级,请把技术工人留下来!对于那些不得不离开企业的职工,国家更要确保资金和提供路径,让想学技术的人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独自闯荡。 |
王明胜代表:
煤矿企业的职工大多是一个人养活一个家庭,没安置好,就会让一个家庭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