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两天,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发布的“十大最流行的生活谣言”,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转发,反响热烈。
这些谣言中,不少说法已经流传多年,许多人早已深信不疑,比如“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指甲上月牙是健康晴雨表”;也有些说法让人们半信半疑,深感困惑,比如“坐月子不能洗头”、“果汁与海鲜不能同吃”等等。它们或者是商家蓄意编造用以牟利的谎言,或者是人们无心传播的错误认知,但却都具有共同的危害:传播了“伪知识”、“伪常识”甚至是“伪科学”,扰乱了人们对现实世界尤其是日常生活的认知,徒添困扰和麻烦,亟待澄清。
谁来澄清?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传谣尤其是传播这类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危害”的生活谣言,传播成本极小,风险也极小,因为普通受众无从辨识真伪,专业人士对此也多半一笑了之,主管部门也不会太过计较。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谣言明目张胆地与产品推销捆绑在一起,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骗人钱财,人们上了当还茫然无知。可以说,大量包含虚假信息、虚假结论的生活谣言之所以大行其道,专业人士的经常性缺席是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些看起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谣言,专业的澄清和辟谣往往只是举手之劳,很多时候他们其实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科学的真谛在“求真”,专业的科学组织、科技人员,不仅肩负着探索未知世界、深化已知领域的重任,同时也理应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上有所作为,不能任凭假知识惑人、伪科学骗人甚至害人。像果壳网此次经过专业检验、发布专业结论以揭穿习见谎言,就是一次社会效果颇佳的科普活动。比起其他类别的科普,它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理所当然受到网民和舆论的普遍好评。
不止“生活常识”需要打假,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众多需要打假的“伪知识”,迫切需要专业人士及时站出来,利用专业知识给出专业判断,及时终结这些伪知识的传播。如今只消打开微博、微信,不难发现,除了琳琅满目的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外,更有大量伪托名人的“名言语录”、“心灵鸡汤”,真假难辨的“成功秘笈”、“职场心得”,众多混淆历史真实甚至有悖常识的所谓“历史故事”、“历史揭秘”……对其中一些流布广泛的说法和结论,专业人士和团体有责任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澄清;有关媒体机构也理应加入进来,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及时消除谣言、传播真知,努力帮助社会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和知识修养,养成慎思明辨、理性求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