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10月17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证实时任南京市长季建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这位有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头衔的市长因此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个落马的省部级高官。10月22日,有媒体以《落马市长季建业的“学术之路”》为题刊发报道,详细勾勒了季建业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塑造成一名“学者型官员”,实现官位与学历交替攀升的过程。报道所揭示的问题,十分典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值得撰文评说。
季的履历显示,早在昆山市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他就开始了学术镀金之路。2003年已经跻身正局级干部的季,开始在苏州大学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在职博士。2006年,季建业顺利从苏州大学拿到在职博士的学位证书。同年6月,季建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获得了自己平生的第一个学术头衔——人大宪政与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员。2009年,季建业出任南京市代市长,跻身副部级。2010年1月9日下午,季在人大明德法学楼完成博士后研究的出站评审。
现场记录显示,专家一致认为:“出站报告的视野广阔、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得当、语言流畅、写作规范,所提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于农民基本权利保障和农地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比这段评语更为有趣的场景是“当天评审会持续了3个小时,先是陈述,接着专家提问,季回答流畅”。
另一条看似不相关的信息则是,2011年9月,人大法学院与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了“南京城市综合管理立法研究”,该项目由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当年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由南京市确立为该市的重大研究课题。对比一下季博士后评审会的专家名单与“南京城市综合管理立法研究”课题组的名单,就会发现二者的基本重合,其间的“利益冲突”不言而喻,里面的“利益勾兑”外人则不得而知。
从上面略显冗长的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季的“学术之路”其实是一场“群体共谋”的“学术镀金之旅”。旅途中,学校、导师、专家和官员本人一起,认认真真走过场。导师装作在指导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官员装作在攻读学位,校方则为一切背书并授予其没有学术含金量的真的“假证书”。而那些参与评审的专家学者则“友情客串”,一起把这出授予真的“假学位”的利益交换的学术失德大戏推向高潮。
整个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利益勾兑,作为学生、客座研究员和校友的季建业,通过考察、讲学、课题、共建等形式实现了对导师、评审专家和校方的“投桃报李”。这一切正如经济学家汪丁丁所分析的那样:“在中国社会,共谋之可怕,不仅因为它是群体内部多数成员的秘而不宣的协调行为,而且因为这些成员当中的每一位都知道这类行为的明显的非义性质。他知道共谋所鼓励的行为是不正义的,但他不能反对它。因为,首先,他从中分享物质利益;其次,他从他们那里分享友谊和关怀。后者造成巨大的情感压力,一种不能承受的背叛群体的情感压力。”
季建业的“学术之路”尽管曾经助其实现了官位与学历的交替攀升,但最后结局还是穷途末路。这一切不免让我们想起了马克思的这段话:“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