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3月,因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在2012年业务招待费过亿的9家上市公司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居首而被推到舆论高点。中铁建内部人士日前透露了整改细节,内部已明确要求在业务招待的每张发票背后必须说明:多少人吃、请谁吃、证明人是谁、陪吃人是谁。(10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
中铁建2012年净利润为85亿元,仅招待费一项就蚕食掉近10%,如此惊人数字自然引发舆论的关注和追问。为此,中铁建在系统内部开展大规模自查,期间负责人反复表态“深刻反思、切实整改”。然而,当整改细节公之于众,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在中铁建的规定中,被请人、证明人、陪吃人的角色可以有N种组合:今天,张三给李四证明;明天,李四给王五作陪……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发票上的名字出现多少次,都只是内部掌握,完全不用担心在外人面前现了形,受到舆论口诛笔伐。眼下就有一个有力例证,面对公众“8亿元招待费都招待了谁”的连番追问,中铁建至今没有公开被处分66名人员的具体名单,也未就具体处分缘由做出详细说明。
反思天价招待费,要的不是发票署名这样的花拳绣腿,而是从制度层面剖析根源,堵塞央企大手大脚、大吃大喝的漏洞,坚决消除滋生腐败的病灶。据内部人士透露,过去中铁建虽然也有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办法,但基本要求就两点:发票是真的,领导签字。如此牛栏关猫,让招待费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筐,乱发福利、帮客户报账等等,什么支出都往里装。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近日表示,将在央企中推广“签字背书”的监督新模式,即由监管责任人在检查结果上签名后上报,以利于监督和责任的担当。只有加强制度规范,明细监督权责,实现监督压力逐级传递、监督责任层层落实,才能避免央企招待费异化为隐性福利,沦为腐败死角。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了天价招待费的前车之鉴,2013年半年报中一些备受关注的企业均对招待费避而不谈。倘若招待费就此彻底隐身,外部监督又从何谈起?正如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指出,上市国企具有公共性质,招待费的真实用途和具体构成应该更加透明。有必要像三公经费公开一样,推动央企晒账本,究竟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到哪里去,必须给出一本明白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