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企改革,又有新动向。前几天媒体称,国资委等正研究增加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比例。昨日有新闻称,一则“发改委:允许民资和外资控股国有企业”的新闻引热议。后来澄清了误会,国新办发布会原意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制企业。”(11月25日新华网)
虽非“控股”而是“参股”,也是值得鼓呼的政策利好。适度引进“外援”,国企改革是否能就此坦途一片呢?或也不必太急着乐观。有了制度基础,还需连环解套。要展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未来,就必须探究过去,寻准症结。国企过去被诟病最多的,无疑就是集“市场红利—行政垄断”为一体的双重怪胎形象。
记得有一颇具年头的“中企500强”榜单,每次发榜,从网络反馈看,公众反应却对此无感。原因无他,只因前三甲甚至十强,多年几乎雷打不动,都是被国字号的垄断巨头盘踞。略显畸形的“国企英雄榜”表明,这样的企业虽大,却少了市场角力带来的自豪感和美誉度。也就无怪公众施以冷眼了。
在一些竞争行业,国企仍然占据绝对垄断,甚至以行政权力人为提高准入门槛,排斥竞争。而通过非竞争途径形成的行政垄断,必然是低效的。相关部门甚至总能用心良苦地想出一些狠招妄图扭转颓势,比如某地区就下发过通知要求省属国企之间“互买产品”共渡难关。
这种超常规“呵护”真的好吗?如果不思进取,不图改变,国企很难走出国门真正踢赢完全由市场主导的“世界杯”。前不久恒大队登顶亚冠,看球的都知那场决赛,其几大外援功不可没。现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那么这股清新的“外援”之风,真能吹散此前笼罩多年的行政管控雾霾吗?
国企能否借此刺激内生动力,将此前非市场的资源扭曲和被压抑的创富潜能完全释放,不妨拭目以待。而政府要做的,只是相信市场的力量,厘清市场和政府监管的边界,为征战世界杯的一支支“球队”,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看护好公共利益。若此,在市场化世界杯竞赛中,“球技”自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