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民日报:建构体育发展大局观
——关于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思考之五//www.workercn.cn2014-01-1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体育改革倘若只是修修补补,很难如文化体制改革那样风云激荡,硕果累累。唯有加快推进体育改革的顶层设计,重构发展格局,重塑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激发体育活力

    体育烙印着时代前行的印记,时代的巨轮又不断拓宽着体育发展的视野。回首新中国体育的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30年间举办了4届全运会,基本构筑起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大体沿袭至今。第二个阶段的开始以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为标志,到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为巅峰。健儿扬威国际体坛,北京奥运无与伦比,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百年梦圆。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开启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第三个阶段。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更为多元,建构起和时代特征相适应,和大众需求相呼应的大局观,是已经破题的体育改革如何扬帆远航的应有前提。

    体育改革中,一些常被提及的概念需要再予辨析。比如,体育“社会化”“生活化”,仿佛体育原本不属于社会、不属于生活,需要“化之”。其实这些才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但在原有体系中被忽视,反倒成为“软肋”。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体育社会化遇到不少现实阻碍。比如,事业单位性质的项目管理中心和社会团体性质的项目协会往往“合二为一”。社会资本办赛需要管理中心审批,还需要向协会交“管理费”,各地数额不等,随意而定,这样的方式如何激发社会活力?体育要“社会化”,看起来真存在一些沟沟坎坎。

    再比如,“体教结合”是近年来的热词,似乎体育和教育是两回事,需要人为弥合。但是,体育原本就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只不过在原有体系中被人为割裂。现在说“结合”,强调的还是“让运动员受教育”,反过来看,普通青少年体育的缺失乃至体质的下滑,其实更为严重。同样都有一个“育”字,却难以打通运动员培养和广大青少年之间共享的平台,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又如何体现?

    体育产业化也是如此。公益性是体育事业的基本属性,做成产业则是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阶段。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不易,体育产业中的“金山银山”如何开掘更是学问。如何鼓励并扶持体育产业发展,既缺专门思路,也缺专门人才。在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堪比整个好莱坞产业,在中国,一部大片的票房顶得过中超联赛一个赛季的各种收入。办赛事就是拉赞助,体育部门重管理、轻服务的想法和做法并不少见。

    凡此种种,都可为以大局观来衡量体育发展的短板所在。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改革倘若只是修修补补,很难如文化体制改革那样风云激荡,硕果累累。唯有加快推进体育改革的顶层设计,重构发展格局,重塑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激发体育活力,让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