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长沙各大医院周边活跃着“山寨救护车”,它们外观与正规救护车几乎一致,但车内基本没有相应的抢救应急设备,当病人在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时,“山寨救护车”根本无法应对。近日,长沙市卫生局联合市交通执法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120急救中心等相关机构,开展整顿规范医疗运转及医疗急救秩序专项行动,一天当场查扣5辆“黑救护车”。(1月22日《长沙晚报》)
类似“黑救护车”的“山寨车”其实并不鲜见:比如,在郊区和农村等公共投入不足的地方,总有“黑校车”接送着孩子;比如,在许多城市,打车难让许多市民不得不选择“黑出租”。但黑救护车的危害无疑更大:救护车上承载的都是亟待医治的生命,而黑救护车设备简陋、人手不足,宰客抢客延误治疗,本该救命的救护车,很可能就成了害命的工具。
有关部门一再对黑救护车打击查处,却屡查不止,从去年12月以来,仅长沙黑救护车就排查出81辆之多。“病越重黑救护车宰得越狠”、“黑救护车因抢客耽误治疗时间致使病人死在路上”等新闻屡见报端。在这个人命关天的行业中,是什么阻碍了救死扶伤承诺的兑现?在黑救护车行驶过的道路上,又是什么在无声地沦陷与失守?
论者早已经指出,黑救护车之所以有市场,其实是因为其代行了部分医疗公共服务的职能。而这种代行之所以成立,源于两种“不够”:一是公共管理效率不高,二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个简单的推理是,假如正当渠道中的救护车供给是充足的,谁会去选择那些既不保险又昂贵的“黑车”,选择其实不过缘于“无可选择”。有全国人大代表就曾指出,目前我国城市“120”急救模式仍按1984年制定的“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标准设置,救护车和急救人员都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尽管有关部门屡屡查处过,院方三番五次警告过,媒体不遗余力地曝光过,但是如果明摆在那儿的救护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无法彻底避免黑救护车继续“图财害命”。
黑救护车其实就行驶在不完善的市场。正道不彰,才会蛇鼠窜行。救护市场本身的资源短缺,成为黑救护车顽固生长的土壤。“黑救护车”大行其道,固然有设租牟利的驱动力,但更源于医疗市场供给失衡和价格体系失真。对“黑救护车”的猖獗,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不可或缺。但我们必须反思:是什么在制造着黑救护车的巨大生存空间?在黑救护车的利益链条上,又有多少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原因?救护车的正当性与否攸关民众不可复制的生命,我们对黑救护车的审视,目光应该更长一些,力度也应该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