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新华社:脆弱的交通,何时才能承载公众期待
//www.workercn.cn2014-02-10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全国90条高速公路113个路段封闭,近百趟高铁列车降速晚点,部分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春节后连绵的雨雪天气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再度呈现在公众面前:依旧脆弱的交通系统,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岂止是此次冰雪中的苦行,近年来,“逢节必堵”几乎已成社会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无数人徜徉于高速之上;十一“黄金周”,多少乘客望穿秋水后依然等不来履约的航班;甚至连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时日寥寥的短假之中,仍有人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依然只能困在归途。

    应当看到,我国每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菲。仅201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6600亿元,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达1.53万亿元。而各省在交通基建方面的投资,近年也多保持着20%至50%的增速。

    高额投入之下,国内的交通状况有不少改观,甚至是跨越式进步。“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等,成为萦绕在交通系统之上的光环。但“逢节必堵”的状况频繁得到现实印证,无疑在警醒我们——光环背后,交通系统依旧脆弱。

    正视交通系统所聚合的问题与期许,进而“对症下药”加以优化与完善,十分必要。由于传统民俗文化、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区域资源失衡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节假日中,交通系统所面临的周期型“高压”仍将长期存在。如果相关部门仍沉醉于“最长”、“最多”、“最快”等带来的虚幻满足感中,一叶障目、固步自封,只能继续被公众所诟病、所质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完善交通系统、消除“逢节必堵”痼疾,离不开明晰的规划与科学统筹推进。一方面,应强化对于客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并结合国情及地域实际,科学规划路网布局并确定其密度与规模,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需对现有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加以优化,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尽可能消除网络“梗阻”。

    在节假日“行路难”问题尚无法迅疾破解的背景下,还应多一些“雪中送炭”,不断提升交通系统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多加强引导,确保候乘秩序良好;多检查维护,确保交通设备状态正常;多采取措施,确保餐饮及时供应……这些不仅是相关部门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改变脆弱的交通状况,并非朝夕之功。消除“逢节必堵”状况的目标或许不能“马上实现”,但至少须为之“马上努力”,要让民众在点滴变化中看得到进步,感受到诚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