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应当通过放松审批、事后追责等完善的管理新举措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早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最近,国务院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电信业务资费标准也是此次取消的项目之一。不少业内人士在给予好评的同时,也生发出相关部门可能放松监管的担忧。
电信业务的资费改革,历来都在公众的争议中前行。无论是原来的手机双向收费,还是种种套餐余额到期自动没收,资费问题暴露出来的是运营商和消费者难以消弭的地位悬殊。消费者对“减价”喊破嗓子,运营商却置若罔闻,监管者似乎也在装聋子。即便是到现在,固话月租费的合理性、固话与手机通话计时的精确性等问题,仍是消费者耿耿于怀的热点。
令公众稍感宽慰的是,近些年来,电信行业的“肥水”引来了一定的竞争者,竞争者搅局引发的“资费大战”,倒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一些看得见的实惠,电信业务的高资费问题,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出于竞争的需要,运营商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不断推出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资费套餐,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活力。此时,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无疑有助于方便运营商根据市场竞争形势,灵活推出新的服务产品,享有更大的定价自主权,从而激发市场活力。
但值得警惕的是,取消电信业务资费的审批,不能让监管责任也一起取消。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以最近几年社会热议的电信上网业务为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电信上网资费名义上正在下降,但运营商却通过所谓“产品升级”进行应付。比如,最初2M的宽带收费1000多元,媒体比对后发现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数十倍,引起社会各界批评,有关部门出面干预。运营商不是直接降低网费,而是声称将宽带升级到原来的一倍以上,原来的带宽产品消失了。用户随后在实测中发现,升级产品的带宽根本达不到运营商所标榜的速度。还比如,一些运营商本来实行消费者共享带宽架构,却用“独享带宽”来忽悠消费者,收了独享的价格却只提供共享带宽的服务。尽管消费者呼声很大,媒体一轮又一轮地曝光,但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回应。
谁审批谁监管,这是我国政府管理中采用较多的一个通则。审批权没有下放前尚且如此,如今电信业务资费标准的审批权取消了,通俗地说就是“没有人管了”,自然让人会产生类似的业务服务质量被“兑水”更加不能得到有效监管的担忧。
这种担忧,一年来还有更多的现实在做着注脚。比如,国家规定实行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免费的政策,人们后来发现,不少地方随之的确在长假期间实施了高速公路免费,但服务和管理也随之消失。收费、服务、管理,捆绑得相当紧密,不让收费就不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感觉,不少的管理,其动力都来自于利益驱动。人们发现,对于有利可图的事情,一些地方和部门就会争着去管、抢着去管,甚至打破头也要去管;如果无利可图,就谁也不管,推诿扯皮“踢皮球”,致使一些领域成为监管真空。
有效的监管更多地反映出政府部门的责任。随着更多的政府审批事项被逐步取消,人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担当起相应责任,不仅不让监管责任也随之取消,反而应当通过放松审批、事后追责等完善的管理新举措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早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