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教育报:拿什么感谢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所有坚守在普通乡村学校的教师,他们看似平凡的工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应该从心底尊敬他们,并为他们生活与工作境遇的改善鼓与呼。

  ■程方平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盐城市一位农村小学女教师,日前生病后因为怕耽误学生学习,在教室里挂着吊瓶坚持给学生上课。此事引发媒体热议,不少人表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美的。”

  中国的教师,特别是在乡村、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在我国的教师政策还不能充分体现贡献与收入合理对应之时,他们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有一种类似于传教士、苦行僧似的奉献精神的支撑。这一点,百姓们能深切感知与体会到。

  与城市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教师的条件优越、收入可观不同,普通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可谓艰苦、清贫,有许多困惑和无奈,甚至还很难得到社会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等人根据调查提出,仅北京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就因为条件艰苦、收入不高,派驻的教师很难长期坚守,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不齐、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均衡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应当特别感谢那些能在农村学校长期坚守的教师们。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习惯于默默无闻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无意于自我宣传和炒作,也不会语出惊人,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他们无疑是最值得尊重的群体之一。我们大可不必动不动就给他们之中的某个人冠以“最美教师”的名头,以为搞个颁奖活动就对得起这些教师的巨大付出;我们也不用动不动就说他们“无私奉献”,而让他们像其他行业普通从业者一样生活的愿望与追求遭遇现实的窘迫。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媒体和普通民众,最应该做的就是用真诚的理解、支持去回应他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如能设身处地替中国的教育事业想一下,替中国乡村的发展想一下,替当地教师的清贫生活想一下,替渴望读书的乡村孩子想一下,所有坚守在普通乡村学校的教师,他们看似平凡的工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应该从心底尊敬和感激他们,并为他们生活与工作境遇的改善鼓与呼。

  根据笔者长期的调研和走访,正像有些媒体反映的那样,在乡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工资待遇、生活状况(包括住房条件、生活环境等)、医疗条件、子女学习、自身发展等,都与城市学校教师相差较远,与重点学校更是有天壤之别。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能够安于职守、尽职尽责、抗拒诱惑,我们不能不为这一群体的担当精神而深深感动,而为那些动不动就评头论足、自以为是、乱发议论的人感到羞愧。

  中国的社会与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成就足以让全世界瞩目,但任何艰难的推进都需要有人去做扎扎实实的努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随着我们对片面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反思,政府与社会已经意识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而在其中起重要和深层作用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却发展得一直不尽如人意,不少制约其正常发展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因教师配备不齐,有近一半的课程无法正常开设,致使坚守在学校的教师负担沉重。比如,在城市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每班一周通常是5节,而在农村中小学有的竟然达到16节;而社会、自然、外语、计算机、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则经常开不齐甚至开不出来。除了疲于奔命地工作,农村教师普遍得不到发展机会与人文关怀。久而久之,不仅教师自身的发展受到影响,教育质量难有实质性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也普遍下滑,带病坚持上课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这无疑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媒体与全社会,关注这些真真切切的困难和问题。

  在义务教育的质量需要提高、均衡发展需要努力实现的今天,农村中小学及其教师的发展问题可谓至关重要,相关的法律与制度也需要配套和完善。除了经费、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到位、达标之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等也应具有一定的倾斜,不要使在困难条件下坚守、奉献的人们感到失望,要通过良性的法律与政策导向,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人们期待城乡差别的缩小没有普遍实现,带来的后果反而是乡村的凋敝影响了城市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在着力进行调整,并制定了统筹协调的各种探索措施。仅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看,现有的法律、政策、制度、机制等,还不足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派遣、充实、稳定、提高、改善等问题落实到位。在现实中仅靠觉悟、奉献与无奈来维持的乡村教育局面若不打破、不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提高质量的目标便难以实现。

  笔者认为,应该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及教师的问题展开具体、务实和深入的调查与实验,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切实、充分的支持与保障。少发议论、少说空话,多在解决问题、解放思想、优化机制、人文关怀等方面下功夫,将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敬重与感激,转化为一步一个脚印的具体探索和努力实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