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冯海宁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 目 曾报道一些胶囊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节目播出后,各级执法监督部门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两年过去了,媒体调查却发现,取代工业明胶的药用明胶以及食用明胶大多是用垃圾皮料制成的。
这样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这意味着,我们平常食用的部分胶囊药品以及糖果、酸奶等食品,含有腐烂的皮料、有害的工业原料。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曝光的“毒胶囊”经检测重
金属铬超标,而这次曝光的药用明胶、食用明胶,不仅从产品外观上很难发现问题,而且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检测,竟然都属于合格产品。
不难看出,药用明胶与食用明胶之所以公开使用垃圾皮料,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相关企业缺少道德血液,为了节省成本多赚利润,采购垃圾皮料作为原料,又采用硫化碱等工业原料进行处理,让这些明胶外观没问题,检测是“合格”的。二是明胶行业协会通过各种运作,让垃圾皮料变成《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所许可的原料,显然,这里面的运作耐人寻味。三是有关监管部门没有对药用明胶、食用明胶的原料采购及生产过程等,进行全程监管,也没有反思卫生规范的合理性。
当初“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确实加强了治理。可从目前来看,那次声势浩大的治理行动,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不是真治理。所谓真治理,是指不能只治理媒体曝光的企业和问题,而是要在深度、广度上做文章,彻底整治。如果是真治理,不仅要查处涉及“毒胶囊”的企业,还要扩大查处范围,更要对药用明胶、食用明胶的采购、生产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完善相关规范。但事实说明,那次治理只是伪治理。
所谓伪治理,就是做表面文章,媒体曝光哪些企业就查处哪些企业,点到为止。表面上看,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也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实际上,虽然治理后重金属铬超标的“毒
胶囊”不见了,然而,含有腐烂皮料、有害工业原料的另一种“毒胶囊”却出现了。尽管这种“毒胶囊”检测属于所谓的合格产品,但公众无法接受这样的原料和加工过程,更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针对腐烂皮料、有害工业原料制造出来的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必须来一次彻底的治理:对所有生产企业进行大检查,对所有的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和监管,对许可垃圾皮料作为原料的相关规范,进行废除或者修改。凡是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必须受到严惩,更要像治理地沟油、问题奶粉一样,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唯有如此,药品、食品才能安全,消费者才能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