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法制日报:反对食品浪费入法有利于反腐
//www.workercn.cn2014-03-20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将反对浪费粮食写入法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对那些非正常吃喝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实施惩戒措施,进而遏制腐败现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影响,加之相关监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食品浪费现象广泛存在,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食品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形形色色浪费粮食表现之中,人们尤其深恶痛绝的是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行为以及别有用心的豪华酒席、天价宴请等。在这类场合,吃本身已经不再是目的,不管吃不吃得下,重要的是够不够奢华、算不算高档,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此类吃喝行为真正之目的,其对食材耗费之巨、浪费之多与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梳理一下过去几年媒体曝光过的公款吃喝恶性事件,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个月仅吃喝就花约206万元”,“一次政府接待午餐花费3万多元”……又如,某地烟草局原局长涉嫌多项腐败,也是当地人尽皆知的“吃喝大户”。有一年,1万元以上的大额招待至少有400次以上,全年平均每天吃喝1次多,最高的一次消费达8万多元。如此吃喝,坊间将其斥之为“吃得违反生理规律”,已经成为腐败现象有机组成部分。

  鱼翅消费盛行更为大吃大喝行为打开腐败方便之门提供了注脚。近年来,我国鱼翅消费量居高不下,鱼翅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在一种畸形消费观念驱动下,很多人觉得吃鱼翅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于是一些企业人士或者公关人员将此作为求人办事时必点菜品,以致假鱼翅也借机大行其道。在真假鱼翅消费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些利益交换行为应运而生,对于腐败行为的推波助澜不言而喻。曾有媒体公开报道,某企业家称,因为请官员吃饭时没有点鱼翅,而导致企业被查。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举国上下风清气正,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公款吃喝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但对于公款吃喝以及由其推动的食品浪费无度是否会卷土重来不能丧失警惕。公款吃喝经过多年发酵,已经成为负面行政文化中的一部分,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也并不为过。要将其连根拔起并确保不反弹,还应进一步夯实相关法律和制度。

  过去对于防治公款吃喝,公众普遍呼吁应该通过预算公开来实现,此次《意见》的出台则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法制化进程。国务院法制办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推动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法规建设,加快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建立有利于促进粮食节约的法律机制。”将反对浪费粮食写入法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对那些非正常吃喝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实施惩戒措施,进而遏制腐败现象。

  治理公款吃喝之难,就难在餐桌上的腐败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正如一些胡吃海喝者所想,“又不是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不就是吃点喝点,无所谓”,但其又的的确确和腐败现象存在千丝万缕联系。预算公开着眼于从宏观控制、总量控制,实际情况却是大量公款吃喝在预算外循环,更何况有些大吃大喝是不用公款买单的。如果将食品浪费本身定义为一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那么将使得打击公款吃喝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有迹可循,具备更坚实的法律依据,必将对那些惯常出没于餐桌上的腐败分子产生强有力威慑。可以考虑将反对食品浪费法制化工作与反腐法律法规适当衔接,对食品浪费典型案例进行分门别类处理,确有腐败行为包藏其中的要坚决查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