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日报:完善治理,你我不是旁观者
——深化改革看两会⑤
每一个基层单位都应该尝试治理创新,每一个城乡社区都应该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每一个社会组织、每一个居民也应该以行动参与治理改革
怎样拆除篱笆墙、降低高门槛、消除差异化,让居民乐享其“城”?如何站在创新群众工作的高度,改进信访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如何降低行政成本,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作为深化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今年的两会上,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成为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
“管”字退场,“治”字登台,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跨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所以一经提出就凝聚了最大共识,正是因为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又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之关键。(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开掘创新时代的“台风口”
——深化改革看两会④
最迫切的思想解放就是尊重规律,让科学的事情科学办;最需要的支持就是简政放权,让科研力量得以轻装上阵,去搏击技术变革的风浪
“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技术创新每天都在带来改变与惊喜。看着微信入眠,点击打车软件出行,打开手机看投资收益……正是感受着新一轮创新浪潮的澎湃气息,九三学社的提案聚焦科技创新才更显及时,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才更有共识。问题是,创新潮流浩荡而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解读两会关于创新领域的讨论,这种印象分外强烈。神十飞天、嫦娥登月、蛟龙探海,高精尖的创新杰作,表明孕育了四大发明的中国人,完全有聪明才智打造一个现代的创新型国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不少尴尬与困境。尽管我国科研经费年投入突破万亿元、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两张皮”问题和孤岛现象依然突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研而不用,其实拷问的是:创新潜力如何释放?创新活力怎样迸发?其中的症结又在哪里?(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简政放权,打造善治
——深化改革看两会③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
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
过去一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一张张稳中有进的答卷上,写满了简政放权的红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动力从何而来?中央政府去年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416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事实证明,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多大,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有民本温度,就有改革力度
——深化改革看两会②
有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的牵挂眷顾,才会有力行改革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这种刚柔并济、冷暖相生,勾画的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理逻辑
人们常说,文字里有感情,文字里有态度,文字里有风雷。马克思对此有精辟的总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质朴通俗,不拔调子;直接精炼,不绕弯子。相比于有人统计的“改革”出现频率,相比于有人梳理的“一条红线、九大任务”,报告中反复出现的两种句式,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令广大网友感慨“很有爱”、“很给力”。(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深化改革看两会①
改革里有中国化蛹为蝶的秘密,更有中国乘势而上的动力。人们关注两会,希望以改革为动力,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构建一个和谐共享的社会,凝聚当代中国攻坚克难的共识
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通过这扇了解中国走向的重要窗口,世界能看到什么?
“中国正在自信中深化改革”,国际评论敏锐抓到了这次两会的关键词。无论是关注政治风气还是聚焦经济脉动,“改革”二字,都可谓举足轻重。这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气质,“中国领导人和民众的改革激情”让世界赞叹。(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