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东莞扫黄风波一个多月后,东莞市长袁宝成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东莞涉黄那么厉害,我们也没想到”,引发公众热议。我仔细地看了袁宝成受访的这期节目,注意到他在说这句话前加了“坦率讲的话”。袁宝成市长好像特别喜欢作这种强调,这期节目中起码7次用到了“实事求是地讲”、“坦率地讲”、“说实话”之类提法,差不多是口头禅了。
当记者问到今天东莞会不会涉黄时,他说“一单都不可能,实事求是地讲,我今天不敢说这个话”;当问到两会时为何不搭记者腔时,他说“坦率地讲,我是没有思想准备”;当问到网络称东莞性产业达500亿这个数字时,他说“说实话这个数据我也非常关注”。还有“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真没去统计过这个数字”、“实事求是地讲,市长没有压力是不正常的”、“实事求是地讲,不会‘死灰复燃’”。
心理学分析称,强调“说实话”往往是下意识说谎的节奏。电影《无人区》中那个喜欢把“我实话告诉你”挂在嘴上的风尘女最后跟男主角说:每当我说“实话对你说”的时候,其实说的都是假的。当然,袁市长说的未必是假的,官员讲话当然应该“坦诚”,说话当然得说“实话”,分析当然得“实事求是讲”,可把“实事求是讲”挂在嘴上,就让听者很不舒服了,甚至觉得比较假了——难道其他的都没说实话,得强调“说实话”后面说的才是实话吗?
我注意到,不少官员都有类似口头禅,这不仅是话语习惯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官民之间缺乏信任的现实,一些官员在公众面前缺乏话语自信,知道自己说的很多话公众不相信,很难让公众觉得自己说的是实话,平时留下了太多“不实事求是地讲”的恶劣印象,所以不得不借助“实话对你说”之类的表达进行强化。
这首先是一个缺乏事实和逻辑自信的表现,用“实事求是地说”来掩盖不合常情常理。
如果讲的是事实,有据可查,合乎逻辑,那用事实和逻辑来说服公众就可以了。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只有缺乏说服力的证据。自己也知道说的可能不合常情常理常识,无法自圆其说,知道这么说了别人很难相信,但又非得让人信,只好说“实话对你说”了。就拿袁市长所言“东莞涉黄那么厉害,我们也没想到”,这似乎很不合常理,连老外都知道东莞的性都之名了,外地人都将其当成了性产业的代名词,真的实事求是地讲,一市之长岂会不知道?
“实事求是讲”挂嘴上,也是有自知之明,深知老百姓怎么看待一些官员的话语,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说,老百姓肯定会怀疑,于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告诉公众:我这次没说假话,我真的非常坦诚,你一定要相信我说的是实话。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人绝不会把“跟你说实话”挂在嘴上,有一说一,说一不二。那种有信用危机的人才会不断用“实事求是讲”来装饰可信度。
这种口头禅,也跟一些官员的人格分裂有很大关系,掌握着两套话语体系,一套是在系统之内讲的,或在大会小会上讲的,爱讲空话套话大话废话,爱讲最安全最正确的官话,常常讲的言不由衷,也知道经不起推敲。但接受媒体采访或私下与人聊天时,又是另外一套话语体系,也会夹杂几句真话实在话,流露点儿真性情,面对一些真问题。一些官员常常在这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转换,有些人转换起来很自然,而有些人转换起来则比较生硬,会借助“跟你说实话”、“实事求是讲”之类的话语拐杖。
如果都讲实话,就不需要借助这个听者感觉很别扭的拐杖了。听众不是傻子,说的不是实话,就是强调一万遍“实事求是讲”,听众只会觉得你是缺什么喊什么。当然这不是针对东莞的袁市长,每个喜欢言必称“说实话”的都该自省,即使是无意识所言,也应该警醒自身是否已出现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