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汇报:还网络舆论民声本色
//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根除网络谣言及其滋生的土壤,是让网络舆情更趋近民意的必要条件。风吹草低见牛羊,随着谣言的退场,草根老百姓真实的网络表达、专家学者理性的分析判断,才可能回归网络舆论中心,还网络舆情民意本色

    秦志晖(微博名:秦火火)造谣诽谤、寻衅滋事案,4月1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开庭审理。秦志晖当庭认罪并向罗援、杨澜、张海迪等人道歉。

    玩火者必自焚。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将“民意”当生意,利用恶俗、无底线的炒作赚取利益,这些终将受到法律的追责。然而,在今天,我们似乎也很有必要反思,“秦火火”为什么能“火”起来?如何才能让网络舆情趋近真实的民意?

    网络舆情并不等同于民意

    按照一般的说法,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但在现实中,特定的网络舆情到底代表多少民众的意见很难测定。

    比如,一些高校为保障学生休息,有晚11点关灯的制度。一段时间,某著名高校BBS上,大量帖子一面倒地对此提出异议。在学校随后组织的BBS投票中,80%的学生选择不关灯,学校因此决定取消关灯制度。通告一发出,BBS上突然涌现大量反对意见。学校不得不做第二次投票,结果仍有约60%的意见选择不关灯。为了慎重,学校面向全体在校生做了网下实名投票。结果出乎意料,有50%多的同学选择了正常关灯,30%多的学生选择了推迟一小时关灯,只有不到20%的同学选择了不关灯。这个实例中,网络舆情与真正的民意相去甚远,不仅因为参与网络表达的网民是少数,更是因为少数利益攸关者言辞激烈的表达,造成“沉默的螺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

    网络舆情还时常受到网络谣言的裹挟。网络造谣者在利益驱动下,娴熟地使用着“议程设置”、“涵化培养”和“沉默螺旋”等传播技巧,恣意虚构了大量所谓的“网络民意”。

    此外,一个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名,拥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粉丝,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向不同网络平台瞬间发送数量惊人的内容,表面上似很多人支持同一观点,从而虚构出按传统观点看起来俨然颇具代表性的“民意”。

    根除谣言才能还民意本色

    民意的表达和民意的实现,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从来没有一个媒介像网络这样,让公众的表达如此参与方便、传播迅捷、覆盖广泛。这让人们对其在表达民意方面寄予厚望。

    根除网络谣言及其滋生的土壤,是让网络舆情更趋近民意的必要条件。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一段时间以来,利益驱动的网络谣言,不仅破坏了网络舆情的公信度,侵犯了无辜民众的权益,危害了健康的社会秩序,阉割了真实的民意,而且还相当程度上制造公权力与网民对峙的种种假象。毋庸置疑,不根除网络谣言及其滋生的土壤,健康的网络舆情不可能形成。“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两个月来,公权“亮剑”,造谣者和大肆传谣者锒铛入狱。之前,如雾霾般笼罩在网上的谣言乱象得到明显遏制。风吹草低见牛羊,随着谣言的退场,草根老百姓真实的网络表达、专家学者理性的分析判断,才可能回归网络舆论中心,还网络舆情民意本色。

    促进更多公众参与真实、充分的网络表达,是让网络舆情更趋近民意的重要基础。人们欢呼公权“亮剑”铲除毒草杂草的同时,也担忧庄稼被误伤。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泄压安全阀,是草根老百姓“吁天”的通道。草根网民的呼声,哪怕是情绪性的宣泄和诉求,释放出来,有利于政府和全社会发现被淹没的问题,及时解决,为社会活血化瘀,排毒解毒。因此,政府部门在打击谣言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保护公众的网络表达权,促进更多公众参与真实、充分的网络表达,形成良好的社会沟通。

    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构建有活力、有张力的网络舆论生态,是让网络舆情更趋近民意的长久保障。首先要健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约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不是化外之民。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遵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其次要化解官方和民间所谓“两个舆论场”的隔阂。面对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倾听网民声音,以网民的语言,从老百姓的视角,遵从网络的规律,用平等对话,积极主动引导舆论。

    三要强化对政府部门网络执法和治理的监督。打击网络谣言,不枉不纵、不私不盲,保障公民正当的意见表达和舆论监督,谨防被有些素质不高的地方官员用来打击异己,那样只会遮蔽矛盾,增加社会压力。

    四要既关注大众民意,也关注小众民意。互联网是一些基层民众发出诉求的重要渠道,包容和重视草根网友的意见,对于非理性心态和不良情绪,即使是人微言轻的个案,也需要积极疏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政府部门多一分诚恳和谦卑,社会体制就多一点弹性和张力。

    五要注重提升社会个体的网络素养。面对众声喧哗,网络社会更需要个体自律、道德重树和素养培育。

    六要积极解决网上反映出的网下问题。网上谣言的遏制,网上民意的实现,关键在网下,基础在网下,长远在网下。网下解决问题越多,网民越愿意表达,真实表达也越多,形成社会良性互动才越多。长此以往,网络舆论生态会越来越健康,现实问题会越少,社会越和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