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工商部门和中国烹饪协会围绕餐饮业“禁止自带酒水”等6种不公平格式条款展开的交锋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认为,餐饮业的经营在合法的同时更应合理。长期饱受消费者诟病的经营行为仍然“坚守”,只能说明餐饮业没有真正做到尊重消费者。这场较量的结果只能是餐饮业输了“钱场”输“人场”。
围绕“禁止自带酒水”之类的餐饮条款展开的争议由来已久。以往只是在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和代表消费者利益的消费者协会之间展开争锋,而这次北京工商行政执法部门明确作出了裁定。
作为全国性餐饮行业协会的中国烹饪协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以公开信的形式请国家工商总局对北京市工商局此次行政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公开道歉以消除社会舆论影响。国家工商总局则回应称,“规范监管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北京市工商局也进一步对这6种条款中的违法点逐一点评。
且不论餐饮业这些“行规”是否真的违法,后面的故事将会有怎样的“大结局”,单从消费者是“上帝”这个维度来审视这场交锋,餐饮业就已经难逃“输家”的命运了。
不可否认,餐饮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并加收一定费用是合理的,但前提一定是整个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足够健康,消费者的选择权对企业经营行为有足够的影响力。不该收的收了,该少收的多收了,消费者的“用脚投票”真的能决定企业的生死。
但事实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走上一条“高、大、上”的路子。高档装修、昂贵食材,眼睛盯的是公务消费市场。试想在这些“公家出钱我出胃”的消费者眼里,会在乎餐馆酒水比外面贵好几倍、包间最低消费动辄几千乃至上万吗,真正自己掏钱的消费者有多少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正是这些虚假的高端消费,给为数不少的餐饮企业提供了“底气”,也让这种明显不尊重消费者的条款上行下效成为所谓的“行规”。“不接受你可以不来啊!有的是人来吃”,这恐怕才是中国烹饪协会在公开信中提到的“行业不存在垄断”“消费者有充分选择的自由”的背后逻辑。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高端餐饮中的“泡沫”逐渐被挤出。今年中国餐饮业处于行业整体增速和利润率大幅下滑、高端餐饮持续负增长的“寒冬”中。为走出困境,餐饮业人士一直高呼要“回归服务本质”“回归大众”,把大力发展大众餐饮作为渡过难关的“救命草”。但通过这次事件不难看出,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其代表的那些大型餐饮企业,其实还没有真正学会尊重消费者,没有真正实现回归。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整改期内,无论是高调抵制,还是阳奉阴违,应该都不是餐饮业明智的选择。只有真心学会尊重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好服务,才能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利润,才能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链接:
12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餐饮行业6种不公平格式条款”,包括禁止自带酒水、消费餐具另收费、包间最低消费XX元等。
1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表公开信,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制止北京市工商局做法,并公开道歉。
12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北京市工商总局先后表态,称监督不公平格式条款是工商部门的职责。
12月16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表《我会关于请求国家工商总局纠正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餐饮行业6种不公平格式条款”中的部分条款的公开信》,力挺中国烹饪协会此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