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劳动话题:离开“北上广”,去哪儿?
//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农历正月即将过完,一些年轻人正在经历着北上广与故乡城市之间的“往返跑”,一方面,面对北上广高房价,拥堵的交通,不佳的空气和激烈的职场竞争,返回家乡就业不失为一个选择,但另一方面,回到老家,却发现难有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最终又返回北上广。似乎哪个城市都难以安放下自己年轻的心。

    造成高校毕业生扎堆一线城市就业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一是这些城市高校较多,从外地考入的学子们自然喜欢毕业后在已经学习多年、积累相应人脉的城市就业。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北京各高校在校全日制学生总数为85.4万人,预计一年毕业人数为25.2万人,而北京每届参加高考的本地生源不过7.2万人。

    其二,则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较多,这些行业的岗位大多是针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城市更容易找到相应职位,而这些行业因其对知识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择业时“拼爹”因素也相对较低。而中小城市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双密集型,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较少。北京市2012年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51.4万人,在信息、金融、房地产(非建筑)、科研、环境、教育、文化、卫生、能源、公共管理等高端产业就业人数总计392.4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1.2%,这样的比例绝非二三线城市可比。

    但问题是,如果高学历就业人群过于集中在一线城市,会对其它城市形成空吸效应。最终在二线城市形成“人才被吸到大城市,高端产业发展不起来,无高端产业更难吸纳高学历人群就业”的恶性循环。

    当然,全国地市200余个,不是每个地市都有承载高端产业,吸纳大量高学历人群就业的潜力。我国副省级以上大城市总计有19个,除却北上广三城,还有两个直辖市,五个计划单列市,和另外9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共计16座大城市。这16座城市中只有5座是分布在北上广所在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中,另外11座均分布在其它省份。这些大城市本身有不少高校,拥有吸纳高端产业的人才储备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房价、交通等压力较北上广低。

    如何通过将高等教育资源向这些城市继续倾斜,和将一部分高端产业转移至这里,以吸纳大学生在此就业,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北上广难留人,地县城市留不住人,介于两者之间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其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