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5G套餐用户接近1亿,在快速增长的背后,相关投诉与日俱增。有消费者表示,在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依然被开通了5G套餐,甚至没有收到任何提醒,就被升级了网络。(见6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5G商用牌照颁发一周年之际,5G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譬如:全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5G手机价格下探至1500元左右,累计出货量5985万部;5G套餐最低价从128元打折降价为88元等。不过,消费投诉也在增长,这需要运营商及监管部门做好应对和准备。
运营商推广5G网络的手段要合理合法。从投诉看,有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升级,或者明确拒绝后仍被运营商“擅自做主”;有的开通时说得好好的“可以随时退套餐”,但真要退订则要支付违约金、不能使用原4G套餐,等等。
出现这些情况,有客服与用户沟通不规范而导致误会的原因,更有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生掰硬塞的原因。虽然有些投诉不完全是运营商的问题,但投诉量大显然不利于5G推广。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抢占市场份额、增强用户粘性无可厚非。用户越多,越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还有利于消化5G网络建设的成本。但获得客户应当通过硬件建设、优惠价格、优质服务等方式来取胜,与客户“躲猫猫”“打太极”甚至直接“绑架”,显然不是明智和恰当的方式——当前,携号转网政策已在全国实施,部分用户合法权益被某些运营商侵害,难免会考虑“用脚投票”。
因此,一方面,运营商要对各地分公司加强监督管理,尤其是涉及5G业务的考核机制要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工信部门要对运营商的5G业务加强监管,为5G消费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电信市场的治理行动在规范套餐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如今围绕5G方面的投诉等新问题新情况,相关部门作为“守夜人”同样须以公众诉求为导向,积极而为。